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南水进京两年累计收水19.3亿立方米 青鳉鱼“守卫”百姓饮水安全

2016-12-26 作者:孙艳

 
  2014年12月27日,南水进京,北京1100余万人直接受益。截至目前,本市累计收水19.3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II类以上。日前,记者走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大宁调蓄水库,实地探访来之不易的南水是如何保质保量地流进京城百姓家的。
  青鳉鱼“站岗”测水质
  南水进入城区的第一道“关卡”是大宁调压池,目前,这里主要采取了三种监测方式:实验室监测、自动监测和应急机动监测。自动监测连续性强、密度大,最快1小时可得出一组数据;实验室监测一周一次,优点是结果最为准确;应急机动监测则用于出现异常或突发事件时,比如数据跑偏、丢失等情况。
  这些属于常规监测,在大宁调压池,还用上了一道特殊防线——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24条青鳉鱼就是这个防线的“哨兵”。记者在设备房里看到,有一台装有8个透明罐子的仪器正在运作,罐内装的是来自大宁调压池的水,每个罐子里有三条小鱼,每条身长2厘米左右。在鱼罐子的上方有密密麻麻的红色曲线,一旦有异常情况,曲线上会出现预警。
  据介绍,这些青鳉鱼来自中科院无锡培育基地,是实验人员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出的一种试验鱼,一旦接触污染物,鱼身游动的频率和速度快慢就会发生变化。记者看到,每个鱼罐上都装有传感器,屏幕显示的红色曲线就是这8个传感器的图谱,好像鱼的“心电图”。系统内预置的模型会对小鱼的“心电图”计算分析,自动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污染,起到预警的作用。
  南水占城区供水量六成
  记者看到,在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调度中心的管网压力监视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市管网城市100多个监测点百姓用水的情况。
  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进京后,市自来水集团根据用水需求、水厂运行、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等情况,逐步增加“南水”与本地水配水比例,由初期每日取用南水70万立方米,后增加到郭公庄水厂、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等7个水厂最多时每日取用225万立方米(注:该数据为今夏供水高峰期日取用南水量)。目前,市自来水集团日取用南水为150多万立方米,占北京城区供水量的六成。
  为了及时掌控南水供水区域管网终端水质状况,自来水集团增设了161个供水管网终端水质监测点,提高供水管网水质检测频率,覆盖居民小区3500多个。由200名职工组成100个小组,采取死看死守的方式,每天检测2次水质浊度、电导率等指标,及时分析和判断水质安全情况。经过一年持续不断的检测,各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南水”水质总体平稳。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