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速览 > 正文

东四三到八条 南锣16条胡同 东城明年起将区域性整体改造

2015-12-11 作者:边磊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边磊)随着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的顺利启动,明年,东城区将对东四三至八条、南锣鼓巷周边16条胡同的直管公房进行区域性整体腾退改造,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12月9日,东城区区委书记张家明解读了东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及古都岁月保护情况。
  张家明介绍,东城区平房现状复杂,因此修缮整治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行为推动,而需要政府下大力气投入。东城区这两年在平房修缮整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大多集中在一点,大面积区域性改造还没有尝试。
  “需要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张家明说。
  东四三条至八条位于东四西片平房区,该区域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文化底蕴丰富。1990年11月,东四三条至八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区”(全市共25片),更于今年(2015年)4月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全国30个,北京市3个)。然而该片区域也存在诸多问题。人口密度大、低端业态聚集、违法建设存量大、“城市病”现象严重的现状不仅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是困扰政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目前,东四街道与首创环境治理分公司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后,提出了“静胡同·新生态——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具体的方式方法还在研究中。
  据了解,东城区共有平房近20万间、330万平方米,其中直管公房12万间、210万平方米;私房5.6万间、74万平方米;单位自管房2.7万间、46.2万平方米。简易楼房共计218栋、19万平方米。历史文化街区有平房14万间、244万平方米。共9.8万户约30万居民居住在平房区,其中三、四类危旧房约占平房总量的70%。平房区环境脏乱差、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等现象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聚集了大量从事“五小”行业的外来人口,以租赁房屋形式开展经营的比例高达九成。
  ■解读
  到2017年末疏解商户数超50%
  未来五年,东城区的市场疏解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疏解、转型攻坚阶段。将在市场规模、功能、人口方面进一步压缩和精简,去除低端业态、外迁批发功能、疏解从业人员。到2017年末,东城区疏解商户数超过50%,小商品市场数量减少一半以上,批发、物流功能全部外迁。
  第二个阶段是市场格局定型阶段。一方面巩固疏解成果,严把新增入口及业态准入;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并确定存量市场布局,结合商圈和地区的总体规划,调整功能配备,基本确定东城区商品市场的格局。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提升品质阶段。到2020年末,在商品市场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市场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修缮改造点、线、片、面多样化
  在保护古都风貌方面,东城区将推动修缮改造方式的多样化。按照“点”(单个院落)、“线”(单条胡同)、“片”(单个项目)、“面”(整体)的整体思路,按院落、胡同、项目分别施策、稳步推进、整体统一的架构开展工作。
  目前已形成了中轴线历史文化传承、前门整体修缮改造、南锣鼓巷微循环改造、玉河遗址恢复保护、陈独秀故居合作共享等模式。在保持建筑、街区多样性的同时,维护着全区整个旧城特别是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整体性。
  胡同老旧小区推行物业化管理
  东城区还将坚持修缮保护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相促进。
  “在旧城改造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主动倾听居民意见,把旧城改造与改善民生、优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张家明说。
  目前东城区已经在朝阳门、东四街道试行了老旧小区全面推行物业化管理模式,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名城保护的自觉性和创造力,支持居民、社区、在地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及专家、志愿者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形成共享共治的治理模式。探索了通过社会治理促进城市的更新改造、维护和保持更新改造的成果,形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地区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
  “我们可能要继续在胡同、平房区域、老旧小区推行物业化管理,以此保护古都风貌。”张家明说。
  据了解,在“十三五”时期,东城区将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轴”,完成南中轴、太庙等环境整治项目;重点打造前门东区、南锣鼓巷地区、东四三至八条地区等一批“历史文化精华区”,基本完成旧城改造、更新和古都风貌保护任务。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