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京郊“滋润”京城“九级跳”助1.86亿方南水调往密云水库
2016-05-13 作者:王路曼
从颐和园的团城湖到密云水库,这是一条总长103公里的输水线,132.85米的总扬程(垂直高度)形成了南水北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九级跳”的调水之旅。昨天,记者从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获悉,今年1月到10月,将有1.86亿立方米的“南水”,途径九个提升泵站,调往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地,“反哺”京郊,“滋润”京城。
科学规划:
构建多级泵站联合调度体系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主要是从颐和园内团城湖取水,将南水北调来的水加压输送至密云水库,增加密云水库蓄水量,提高北京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和城市供水率。
据介绍,该工程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9级加压泵站和22公里管线。输水线路中,团城湖至怀柔水库段,长73公里,利用京密引水渠反向输水,新建6座加压泵站;怀柔水库至密云水库段,长30公里,首先利用京密引水渠8公里渠道反向输水,另外铺设直径2.6米的输水管道22公里,新建3座加压泵站。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工程在不改变现状京密引水渠调度运行的情况下,借助分级加压,利用京密引水渠反向输水,方案实现了新、老工程最优结合,节省了工程投资,也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增加了现有工程的使用年限,保证了本工程与市内其它配套工程同步发挥效益。
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泵站管理所所长王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这样多级泵站联合调度体系,要求各泵站间做到水位、流量相匹配。为攻克这一难题,设计人员可没少下功夫,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工程运行模式,确保了工程的平稳运行。”
创新设计:
“九级跳”克服百余米高差
记者先后参观了雁栖泵站和西台上泵站,发现车间里的泵体设备差异很大。工作人员解释说,从团城湖到西台上泵站之间的前7个泵站,均采用的是立式轴流泵和立式混流泵,它们的最高设计扬程为6.18米,属于低扬程段;而雁栖泵站和溪翁庄泵站的实际扬程都超过55米,所以采用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这样的大型泵体,为水加压,以便打向高点。
在西台上泵站的出水口,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存在高差,河水从低向高流动所形成的翻滚的水花。
“九个泵站各司其职,克服了132.85米的垂直高差。”王硕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从雁栖泵站开始,调水路径从“明渠”改为了“暗管”。全长22公里的PCCP管道埋藏在地下,“为了保证管道和排气阀井等设备的安全运转,每天,我们都会安排6名职工对地下管道的地面情况进行巡查。”王硕告诉记者,他们要保证管道上方没有占压,没有建筑物,排除一切有可能造成管道危险的隐患。
据统计,2016年,密云水库调蓄工程1至10月计划量为1.86亿立方米。截至5月12日,整体调水量已达2350.37万立方米,其中十三陵水库分水105.56万立方米,前柳林泵站存水1202.54万立方米,密云水库存水842.89万立方米。
调水效果:
水库水位明显上涨
回望2015年,北京市全年调水8.81亿立方米,其中,进入水厂,供市民“喝”的水量为5.89亿立方米,分存至各水库的水量为1.13亿立方米,实现地下水水源地补充0.56亿立方米,河湖及其他1.23亿立方米。
而2016年,截至5月12日,南水北调入京水量为3.27亿立方米,“喝”、“存”、“补”的水量分别为2.42亿立方米、0.21亿立方米和0.19亿立方米,河湖及其他0.45亿立方米。
说起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的显著效果,王硕告诉记者,“调水最直观的就要属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的水位了。”据介绍,怀柔水库在去年调水前,平均水位不到53米,而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水,目前怀柔水库的水位已经达到57.6米,去年该水库的最高水位已经达到了59米。
说起密云水库的变化,王硕表示,“去年刚刚开始调水时,我们还可以在水面清楚的看到溪翁庄泵站的出水口,而今年,随着水位的上涨,已经完全看不到出水口了。”
水位的上涨,表明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不仅可以恢复密云水库在供水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实现密云水库补偿调节任务,还可以合理调配南水北调来水与北京用水关系,提高供水保证率,为潮白河水源地回灌创造条件,为怀柔、密云、顺义三座新城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创造条件。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利用京密引水渠反向输水,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为沿线几十条河流及多座水库、塘坝带来生机,打造出一条北部绿色生态走廊,与永定河、潮白河一起,为实现绿色生态走廊绕京城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