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 兴国之魂
2015-11-09 作者:马京惠 来源:劳动午报
《三字经》开篇就讲到“人之初,性本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将“友善”视为瑰宝。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再一次将“友善”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们社区的故事。在西唐社区有这样一位理发师,她的名字叫张立云。45岁的张立云家境一般,下岗后自己办了一家社区理发店,靠每月微薄的收入和低保来支撑着家里的生活、孩子的教育。虽然自己生活拮据,但是看到社区里许多孤寡老人、困难群众舍不得定期理发,张立云就联系到社区居委会,每周二义务为社区困难群众免费理发。她说:“自己家里也有老人孩子,也知道苦日子是什么滋味,我想利用这点特长,能为邻里帮一点是一点。”
家住在西唐街独居老人张大爷,因病长期卧病在床,张立云主动上门为张大伯洗头、理发,帮大伯打理得干干净净。看着镜子里面精神的发型,老人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连连感谢张立云为他解决了困难。
每次有张立云理发,队伍总是排的特别长。“你不累吗?”“没事,在这里我还可以交朋友,看到你们对我的手艺满意,我也很开心。”在给居民们理发的同时,张立云还和他们谈心聊天,打开老年人们的心境。
作为社区的一分子,张立云认为,就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这不单单是一个愿望,更是一份责任。因为这些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助,更需要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爱和支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张立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社区理发师。他用六寸剪刀,剪掉了浮夸下的人情冷漠,凭一把旧木梳,理顺了邻里的真友情。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她用自己的“爱心理发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友善”的动人故事。
在基层社区里,还有很多像张立云一样崇德向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尘们”,他们帮助别人却不求回报,播下“友善”的种子,浇灌爱的甘露。他们是如此的微薄、微细、微乎其微,自认渺小,却用自己的友善之举塑造了伟大,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有了那么多温暖心灵的感动。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立云似的“爱心理发屋”,有的人已经打开了窗子,伸出来“友善”之手,有的人却依旧紧紧的关着这扇窗。打开它吧!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友善”面前都是“燃灯者”,即使萤火之光也能为黑暗中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光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以“友善”之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为社会的和谐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