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康复需求大增 转诊患者增加近一倍 北京小汤山医院疗区客房变康复病房

2016-07-28 作者:黄葵

  本市康复医疗体建立3个多月了,康复转诊情况如何?记者7月22日来到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探访,体验了康复师的工作岗位。
  据了解,今年1月1日至7月20日,从北京市属医院转来的康复患者已有204人,从北京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其他非市属医院转来的病人有113人,今年的市属医院转诊患者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因此,小汤山医院扩展康复治疗室和病房,将会议室、餐厅变成了康复治疗室,将疗区客房改成了康复病房。
  康复训练师需耐心加技术
  “一二往上抬,用力,加油!”7月22日上午九点,记者走进北京小汤山医院的物理治疗室,这里已经有十几个病人在做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组组长、主管技师张卉正在为患者程先生做右上肢康复训练。张卉一边按摩,一边鼓励着这位患者:“坚持一会儿,我们再来一遍,右手往上抬!”
  做完了上肢训练,张卉又和患者家属一同扶着患者来到一台步行训练仪旁。由于患者右手握力不够,张卉先把患者的手用绷带固定在扶栏上,并指导患者:“步行时要抬头、腰直起来……”
  张卉告诉记者,程先生今年63岁,是位脑卒中患者。目前,患者右半部肢体正在恢复中。我们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针对程先生的康复,要给他做降低肌张力的训练,建立正确步行模式。经过两至三个月的康复训练,程先生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现在可以自己走路。
  张卉坦言,心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在手术后就应该及时做康复治疗,恢复得也快。目前,我们的康复患者还是挺多的,所以,我们经常周六日还要加班。
  今年转诊患者增加近一倍
  今年5月,市医管局宣布启动市属医院康复医联体。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老年医院与综合医院代表签署了《北京市属医院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协议书》。今年将完成400例康复患者转诊任务。
  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主治医师康晓平介绍,现在来医院康复的患者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心脑血管病,一类是骨科病人。今年1月1日至7月20日,从北京市属医院转来的康复患者已有204人,从北京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其他医院转来的病人有113人,今年的市属医院转诊患者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
  据介绍,现在小汤山医院的康复床位,也由去年5月的230张增加到现在的290张。为了更多地接待患者,医院千方百计地寻找房间增加康复床位,把以前的会议室、餐厅改成了康复治疗室,把疗区客房改成了康复病房。
  小汤山医院目前接收的康复转诊患者,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损、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折术后和手外伤等患者,以及心肺疾病、皮肤与肿瘤疾病等10种疾病的患者。
  早在2011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将健康管理植入康复医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汤山康复管理模式”。现在他们拥有康复机器人、上肢多关节复合运动评定与训练系统、步态评估与训练系统、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等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
  本市康复需求量大增
  据悉,每年从安贞、天坛医院出院的心脑血管患者有数万人。天坛医院神经科每年出院17000-18000人,40-50%需要康复。据市医管局测算,如果通过康复患者有序转诊,把平均住院日降到7天,按照2015年9家市属综合医院收治47.32万住院病人测算,能多收7.17万住院病人,住院病人增加15.14%,相当于新建一个1500张床的三级综合医院,有利于缓解“看病难”。
  患者在转诊后能获得连续性、一体化的医疗康复服务。如果在康复医院发生二次脑梗塞等病情变化时,患者可享受转出医院的技术支持,也可通过绿色通道转回三级医院继续救治。同时,三级医院也可以腾出更多床位为危重症患者服务。
  目前,三级医院心脑血管、肿瘤、肢体骨折等住院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需要康复治疗。因此,建立大医院与康复机构的绿色转诊通道,让治疗和康复各司其职,这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