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北京助推受援地46.65万人脱贫

2018-04-09 作者:□本报记者 马超

 
  北京把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分内之事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首善标准立标杆、作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4月4日从北京市支援合作办获悉,2017年北京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84亿元,实施援助项目877个,助推受援地46.65万人脱贫。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扶贫协作任务有7个省区89个县级地区,其中中央考核的扶贫协作任务涉及5个省区72个县,共134万贫困人口,包括西藏拉萨4个县、新疆和田8个县团、青海玉树6个县、内蒙古31个贫困县、河北张承保23个贫困县。这其中,西藏、新疆、青海是国家确定为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内蒙古、河北贫困县多、贫困人口多、基础条件差,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北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增强受援地群众获得感。2017年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84亿元,实施援助项目877个,助推46.65万人脱贫。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实现高考上线率100%,新疆和田等地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普及迈上新台阶。拉萨市人民医院率先完成“创三甲”任务并得到中央领导肯定,玉树州第三人民医院成为第一家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精神科医院,内蒙古精准医疗项目成为扶贫领域品牌。北京还引导416家北京企业到受援地区投资,扶持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
  北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通过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全市16个区与受援地区89个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各街乡、企业、学校、医院、社会组织广泛结对,目前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启动扶贫产业双创中心、社会动员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高原适应康复中心、扶贫合作研究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动员市级部门积极参与扶贫协作。与首农、京东、国开行等10多家机构签署协议共同推进产业扶贫,积极搭建科技、教育、医疗、农业、旅游、文化等协作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核心在人。为此,北京围绕扶贫工作积极向受援地选派优秀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全年共派出800多人,接收132名受援地区党政干部来京挂职。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在京举办164期培训班,培训5309名各类急需人才。选聘57名专家在京建立智库,为受援地党建、产业、民生、法治、环保、文化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38名院士赴受援地区为转型发展等把脉问诊,促进产业扶贫协作。
  北京还加强与受援地的交往交流以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民族一家亲”“感恩祖国 圆梦北京”等交往交流活动200余次。社会各界捐助财物7784.14万元,为农牧民解贫济困。开展先心病救治、文艺活动、体育交流、图书捐赠、开通旅游专列等活动,得到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
  2018年,北京坚持问题和考核导向,聚焦聚力扶贫脱贫,坚持把财政援助资金的8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增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全年共安排财政援助计划内资金49.7亿元(不含新增资金),实施项目795个,并将组织召开北京市助力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互联网+扶贫”大会、“万企帮万村”大会、社会组织动员大会、特色扶贫产品进社区现场会,动员全社会支持打好助力脱贫攻坚战。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