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组团医疗队助拉萨医院冲三甲
2017-08-30 作者:马超
干净整洁、秩序井然、设施一流……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走进拉萨市人民医院,感觉这里的医院和北京的医院没什么区别。
8月中下旬,拉萨市人民医院刚刚被评为三甲医院,这是西藏自治区首家地市级三甲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邓明卓说,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申报三甲医院,这是他所在的北京友谊医院下达的一个重要援藏任务。从2015年到今年,北京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已经有3批,第一批和第二批每批15人,第三批18人,分别来自北京市的10余家医院。
“组团式医疗队到拉萨后,每名援藏的专家都签有带徒协议,发挥传帮带作用,带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援藏医疗队愿意教,当地医院愿意学,所以他们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邓明卓说。
邓明卓介绍,拉萨市人民医院是去年启动的三甲评审工作,按照“建全科、强专科”的理念,和北京市属22家医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以院包科”结对帮扶机制,加快了学科建设。新建了儿童支气管镜诊治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血液透析中心、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等12个学科,全部学科达到31个,学科实力显著提升,逐步向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要求靠近。围绕医院发展规划和高原多发病特点,着力推进儿科、妇产科、内科3个“拳头科室”建设,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带领本地医护人员先后开展了30多项新技术和多例疑难手术,填补了拉萨市乃至全区的多项技术空白。获批自治区人才资助项目10项、自治区级重大课题2项,儿科建成的支气管镜诊治中心开展了全区首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至今已完成140余台手术。妇产科开展了全区首例盆底重建网片修补术,在拉萨市率先开展无痛分娩技术。
“没有援藏医生,就没有院感染控制科,该科在创建三甲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感染控制科副主任、主治医生赵凤彩说。
赵凤彩原来是西藏本地的妇产科医生,有18年的临床经验,去年,院党委决定成立感染控制科,地坛医院主治医生宋丽红前来援藏,赵凤彩作为宋丽红的徒弟,从零开始建立了感染控制科。
“先是建章立制,建立三级体系,制定制度,设立台账,经过20多次全员、重点科室、保洁人员培训,院感染控制科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赵凤彩说。
感染控制科成立后,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1月7日,内二科一名护士在给一名HIV病人抽血时,不小心有一滴血滴到了自己的手指上,不巧的是,这名护士的手指受伤了。于是,她赶紧向感染控制科报告。感染控制科得知后,立即联系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规范用药,持续半年检测,结果显示阴性,女护士没有被感染。
“没有感染控制科前,医护人员只能自己3个月查一次。有了感染科,大家就放心了。”赵凤彩告诉记者,没有感染控制科时,医院医生很多没有“手卫生”的习惯。如今,感染控制科改建了70多个手术室,都建立了洗手池,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张莉莉是护理部主任,来自北京佑安医院,全面负责院护理工作,创三甲也和她分不开。“刚刚过来时,很难和这边的护士长达成共识。”张莉莉说。原来,张莉莉带来北京的经验,想请全院中级护士长给护士们做培训,但没有想到,第三天十几个人到张莉莉办公室,告诉她不能讲课,不会做PPT。张莉莉说:“作为中层领导,你们有义务传授经验。”费了半个小时解释,大家终于理解了。
在管理方面,张莉莉按照三甲医院要求开护士长会,一些护士长当时就提出觉得没有必要,做不了这些工作,甚至还有两个护士长哭了,但是张莉莉依然耐心劝说。一开始她们执行任务时,规定的3天竟然要拖7天才完成,但在张莉莉的带动下,逐渐变成3天要求3天完成,到最后评审前,护士长们已能做到当天提要求当天整改,她们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