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教育圆学子求学梦 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住上新房 北京助力拉萨百姓实现幸福梦
2017-08-29 作者: 马超

旺杰在制作手工艺品,这是他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援藏是国家大事,北京市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最近几年,北京市援藏成果怎样?8月25日至9月1日期间,本报记者在拉萨为大家探访北京市近年来援藏工作取得的成绩。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市城关区等多个单位。
组团式教育托起藏族学生梦想
早上9点30分,阳光透过云朵,照在拉萨河畔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上,一切显得那么清灵。校园里传来了琅琅读书声。
“以前我没有梦想,自从上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听了援藏老师的课,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明年高考能考上北京的中国公安大学。”高三9班男生尼玛旺堆说。
尼玛旺堆说的援藏老师,是生物老师梅才让。他每天7点40分准时到校帮孩子们补课,午休时间一对一帮扶,晚上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整整两年,梅才让所带班从最初的平均30多分,慢慢上升到了60多分。
“我们的班训是‘我要考到北京去’,因为有一位名叫李鹏的北京老师。”高三5班17岁女生巴桑拉姆告诉记者,她喜欢学校学习的氛围,平时到处都有人在背书。“李鹏老师是数学老师,教学方法很好,每天课前放一首歌,再利用几分钟给我们讲要感恩别人、孝敬父母,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高三7班17岁女生旦增卓嘎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说数学和英语是西藏学生的致命缺点,是李鹏老师的出现提升了大家的自信。“原先我数学成绩很糟糕,上课不认真。一次我发呆让李鹏老师发现了,他下课就叫我到办公室。我看出他的失落,就把我的苦衷都说出来。他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一有时间就找我谈心。在他的教导下我的成绩从30多分升到90多分,看到我的进步他比我还要开心。”旦增卓嘎说。
“学生成绩的提高,离不开组团式教育。”援藏干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副校长刘志林介绍,组团式教育即通过10至50人团队,将过去的分散式变为集中力量援助建设一批示范性中小学,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通过融合、制度、培训等方面建设,首创“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培训项目”模式,做强“1+1>2的‘组团式’援藏模式”,完善“智达课程”体系建设。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由北京市投资2.5亿元援建,是北京派出优秀干部教师进行管理及教学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设施完备先进,拥有20多个专业教室,其中的数字化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室堪称国内一流。教室的设计与配置都达到了北京市示范高中及内地西藏班的办学标准。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0人,其中来自北京的各学科优秀教师45人,管理干部5人。目前六个年级5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到2500名。
三年来,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绩年年突破。2015年和2016年的高考上线率为80.43%、89.44%,2017年达到了100%。2016年一本录取率从原来不足10%提高到25%,2017年达到33.13%,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办学39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今年,该校首届初三毕业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住上新房
“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今年住上拉萨市城关区恩惠苑的新房,藏民旺杰说不出的喜悦。旺杰因长期胃病致贫,家里有4口人,一个孩子在读初一,一个孩子在驾校学驾驶,以前住维巴村。因为政府的“易地脱贫”政策,他家拆迁后住上了一套85平方米的新房。房子是政府精装修的,家具也买好了,拎包入住。与旺杰一同搬入恩惠苑小区的还有藏民尼玛一家三口。尼玛一家原来住的地方是土房,一下雨就漏。“易地脱贫”政策,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记者了解到,城关区政府共投资1.6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恩惠苑,投入使用后有贫困群众100户、343人搬迁入住。援藏干部、拉萨市城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唐兵兵说,为了让贫困群众脱贫,援藏干部推出了产业脱贫、易迁脱贫、以教脱贫、以助脱贫、以保脱贫和以补脱贫六方面措施。
走进产业扶贫项目——城关区高标准奶牛养殖(繁育)中心项目,记者看到,政府根据“一年脱贫、四年巩固”的目标,为推动城关区394户1212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工作,将国投资金700万元作为1212名贫困户分的股份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用分红来助贫困户脱贫。
此外,城关区制定出台《城关区在校大学生教育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2016年发放1019.18万元对2040名城关区籍大学生进行资助,对农牧民和社区居民子女在校期间的学费进行全额资助,并按照1000元/月的标准作为生活费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学生。对低保兜底户88户、137人实施社保兜底政策,达到每人每年5745元以上,补助标准超过脱贫标准线。
如今,城关区在西藏74个县(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26.36元,增长了1.38倍,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