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个村庄今年“煤改清洁能源”
2017-03-09 作者:赵思远
2016年全市农村地区“减煤换煤”和“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在多方推动下,完成了663个村庄、22.7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超额完成200个村庄,有效减少燃煤68.1万吨。“煤改清洁能源”也让村民切实体会到了好处。昨天,记者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周坡庄刘玉明老人家中进行了实地探访。
电取暖改善村庄环境
走进老人的住所,感到阵阵暖意。78岁的刘玉明老人介绍,全村去年11月就已全部改成电取暖。“26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前要专门备一个屋烧煤、添煤,现在仅仅需要两个温度调节器就能自行控制温度,最冷时候把数字调到45,屋里就能有20多度。”
刘玉明老人介绍,以前要烧六七吨的煤才能度过供暖季,总共要花费5000多元,现在改成电取暖,温度调节器都是免费安装,预测一年走18000度电,正常电价是每度电5角左右,但村里晚上会走低谷电价每度电1角左右。这样一算,刘玉明家的电费折合后要交不到6000元。而台湖镇政府从今年开始会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给予用电补助,刘玉明家的两个温度调节器按两户算,到头一分钱电费都不用花。“冬天取暖和过去相比显得干净多了,这样就是多花钱我们也愿意。”刘玉明老人说。
“以前烧煤,村子里乌烟瘴气,废旧的煤渣子在垃圾堆里很容易把别的垃圾点燃,对安全、环境都有影响。”周坡庄村委书记刘德林介绍,自从改成电取暖后,村里的PM2.5检测器数值从145降到现在的65,环境大大改善。目前,周坡庄全村124户居民都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确保在2016年至2017年取暖季用上放心的电取暖。
突出个性服务监管创新
记者了解到,在“煤改清洁能源”改造工作中也是创新不断、亮点颇多。除把农户冬季取暖工作作为整体的系统来实施,还突出了个性服务和监管创新。
各区严格根据取暖面积、住房条件等实际情况,在计算取暖负荷的基础上实施“一户一设计”,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居民冬季取暖需求。各区中标企业与每家用户签订电采暖设备订购合同和“一户一设计”方案,并做好安装施工。大兴、通州、房山等区聘请“煤改清洁能源”专家组成员到村户实地指导和讲解企业测量绘图等一系列工作程序。
监管“煤改清洁能源”的运行效果,还创新运用上了物联网技术。密云区通过运行服务监控平台,将大部分取暖设备的24小时运行数据无线传输至监控平台;中国空调质量检测中心在市新农办的指导下,对空气源热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抽样监控,科学评价运行效果和能效。
今年将覆盖700个村庄
2017年,全市农村地区计划完成700个村庄住户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任务,其中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要完成剩余平原地区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同步实施约1400个村委会、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和79万平方米籽种农业设施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确保村庄范围内实现基本“无煤化”。鼓励其他区积极开展平原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对全市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的村庄要确保全部使用优质燃煤取暖。各区还要加大实施农村住宅保温改造力度,做到应改尽改,确保“煤改清洁能源”取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