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远方的家——走进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乌鲁木齐地铁项目部农民工之家

2015-07-06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 文 记者 于佳 摄


农民工夜校上课前,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地铁工程进展情况。

在项目部工地生活区还设有洗衣房和小卖部。

工作一天,在工地浴室就能洗一个热水澡。

周末,工会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拔河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工休时间,工地“农民工之家”是最热闹的地方。看看报纸、下盘棋、打打扑克让职工们无比放松。
  在刚建成不久的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0合同段的小西沟站工地,农民工居住的三层小楼一层,既有小卖部、洗澡间、充电室,更有一间60余平方米的大开间,这里放置着报刊架、棋牌桌、各类益智游戏、会议桌、几十把圆凳。房间的一侧墙壁悬挂着“农民工夜校”牌匾,另一墙壁则醒目地悬挂出“农民工之家”的标牌。这是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建设乌鲁木齐地铁项目部专门为农民工建起的“家”,它将职工之家的范畴由本单位职工扩大到全体参与本标段建设的务工人员,上上下下其乐融融。
  农民工之家建设在工地
  “加油!加油!”来到10标小西沟工地时,正赶上工地拔河赛,平时都是干力气活儿的人,比赛起来异常激烈。
  纵贯乌鲁木齐城区的地铁1号线,由南向北穿越主城,贯穿乌鲁木齐天山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南起南郊客运站东侧的三屯碑站,线路全长27.615公里,共设21座车站,预计2019年全线通车。
  在这条连接了南郊客运站、新疆大学、市政府、机场等客流集散点的轨道交通线路,正有一大批远离家乡的职工投身其中。承建了10合同段的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职工便是其中之一,项目经理刘元松说,这里,农民工是建设的主力。
  熟悉工程建设的人都知道,建设单位与务工人员管理单位是合作关系,并不对务工人员进行直接的管理。通常的职工之家,也只是建在项目部,供项目管理单位职工使用。但总承包二部却打破了这个定律,直接将职工之家建设到工地,建在务工人员的生活区,让“家”真正活起来。
  “宅男”越来越爱聊天
  “走走走,杀一盘儿去!”李凤永来自四川广源,外出多年,负责劳务人员的管理。以前,打麻将是他最大的爱好,“打小牌”最让他过瘾。农民工之家建起才一个多月,他就喜欢上了中国象棋,只要不忙,他就拉上工友到“家”里杀上几盘。在整个项目部,李凤永已经是最有名气的象棋大将,项目部管理人员轮流上,都没有“杀”过他。这让他十分得意。
  农民工之家刚建成没有多久,已经初见成效。
  来自河北的钢筋工袁红杰喜欢上网,为了上网,他自己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天天在宿舍上网,被工友戏称为“宅男”。有了农民工之家,袁红杰也渐渐走出宿舍,时不时跟工友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跟工友的话也多了起来。
  跟袁红杰不一样,来自四川的王正强本来就喜欢拉着工友聊天、打牌,他年纪轻,正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信心的年龄。有了农民工之家,这里成了他的活动基地,看谁有功夫,就拉过来一起敲三家、捉黑叉、打百分,边打边聊,时间过得飞快。
  “工地生活本来就单调,过去,农民工兄弟下了班就打牌、喝酒。所以项目部一考虑,把职工之家建进工地,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项目党支部书记、工会负责人陈小红说。
  于是,今年5月份,小西沟站工地建设之初,项目部就进行了规划设计,直接在工地的生活区预留出“农民工之家”的位置,并逐步增添设施,丰富农民工之家的活动内容,让务工人员工余有处可去。
  根据职工需要逐步完善
  高温期间休息,早晚开工。尹城见睡了午觉起来,感觉有些热。他擦了擦汗,揉揉眼睛,准备继续上工。
  “这个工地什么都好,管理好过别的工地不知道多少。”手在衣服上蹭了蹭,尹城见打开了话闸子,“我出来干了5年啦,地铁修了4年多,在北京干了3年,今年来的乌鲁木齐,我走过的工地可多了!这个工地的管理是最好的,最关心我们,确实没话说。唯一就是没有空调,上班回来太热了,没有空调也没关系,给个风扇吹吹也挺好。”
  “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陈小红听后笑着说。
  由于小西沟工地5月才开始建设,因此空调安装比其他工地要晚。农民工之家筹备时,具体负责人李倩给大家购置了基本设施,还配备了棋牌、体育用品等,现在正准备将乒乓球案子也搬过来。电视也已经买好,正在跟当地协商接入有线电视。
  光有硬件还不够,通过活动使农民工之家“活”起来才是目的。刚刚建成一个多月,各种棋牌比赛、体育比赛、观影等活动连续不断。反响最好的是刚开始的义诊活动,项目部请一位有护士工作经验的职工出面,为大家量血压、讲保健知识,内容简单,但大家都很有兴趣。下一步,项目部还将与当地医院联系,请医生过来为大家讲解保健知识。
  陈小红介绍,整个10标段目前共有400余名农民工奋战在施工一线,其中小西沟站的务工人员最多,达到150余人。小西沟站的位置处于整个标段正中,因此将农民工之家建在这里,大家活动都方便。到了施工高峰,全部农民工的数量将达到800至1000人,到时候,农民工之家将更完善,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