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同样是优质的成才平台
2018-08-24 作者:□祝建波
我们必须明白,考大学、重学历并非唯一的成才出路,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一样能够成才。家长唯有将对孩子的期望值与其自身实际能力匹配起来,孩子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
9月开学后,杨嘉奕就要走进武汉市交通职业学校,成为该校航空服务专业“3+2”班的一名学生。杨嘉奕的中考总分为425,高出中职学校录取资格线195分,高出普高线37分。这意味着,凭中考成绩,杨嘉奕可以读一所不错的高中,但她却放弃读高中,选择在一所中职学校就读。(8月22日《长江日报》)
首先,我们不否认,随着高教的大众化,高考的录取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既然是选拔,高考成为应试青年的人生分水岭是自然的。对于许多人而言,能够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途径。然而,人生的改变与努力,却并非只有通过高考这一途径。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很多人却对职业教育充满了歧视和偏见。因此,当下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
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更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毕竟,再高端的技术,把它高质量地转化成产品也都离不开工人那双手。这显然就要求,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二者共同服务于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路径。
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而从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主要原因就在于,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这种反差足以说明,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适合人才的培养成长和技能才干的发挥,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无可指摘,但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要体谅孩子的心情,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进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人格的健全程度,和父母、同伴的关系处理能力,比分数要重要得多。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或者老师,不要总以自己的经验去决定孩子的人生。我们必须明白,考大学、重学历并非唯一的成才出路,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一样能够成才。家长唯有将对孩子的期望值与其自身实际能力匹配起来,孩子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应试教育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不久的将来,“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将逐步形成共识。选择职业教育,将开启人生的另一条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