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职业教育期待更多现代学徒制创新样本

2017-03-30 作者:李雪

 
  现代学徒制“青岛样本”,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需求的一个缩影。以前的简单校企合作转变为新型学徒制,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教学培养,实行双师制,培养人才。这是传统学徒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也是当今世界比较流行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
 
  近日,“学徒”在山东青岛成为新闻热词。身兼职校学生、工厂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是青岛现代学徒制的最新尝试。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既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真正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学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3月28日《工人日报》)
  职业教育与企业精准对接,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对学生的学业及就业,以及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才能走上“快车道”。当然,最显而易见的效果是节约了双方的“成本”。比如,以前企业招聘的技术人员,上岗前仍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增加了用工隐形成本;而毕业生缺乏实践锻炼,也就必然增加与社会及企业岗位的“磨合期”。
  现代学徒制“青岛样本”,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需求的一个缩影。以前的简单校企合作转变为新型学徒制,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教学培养,实行双师制,培养人才。这是传统学徒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也是当今世界比较流行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
  同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一方面能够倒逼“师傅”们提升素质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实践岗位中的领路人,这些“师傅”更是这些“徒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将来择业创业的引路人和导师。通过此,既能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也能够留住口碑。毕竟,在企业里和“师傅”们学习的短暂时光,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现代学徒制也亟待突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媒体就曾经梳理的风险承担问题、学徒的劳工权利保护问题、学徒的用工管理问题、学徒制的师生关系建构问题等等,都需要正视与解决。尤其是,学生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饱受诟病的当下,更应该引起警惕。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因地制宜为这些学生、徒弟想好“万全之策”。
  据报道,我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可以说,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短板。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投入机制进行了顶层设计;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并且启动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这就是在积极地弥补职业教育短板。
  诚然,外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经验,但是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也需要各地摸清自己的“脉搏”,依据具体情况开展适合自身的学徒制。校企合作,无论是“厂中校”模式,还是“校中厂”模式,更或者是职教集团,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值得肯定的创新。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