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民生投入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2015-12-11 作者:汪莲 来源:劳动午报

 
  在国家财力有限的基础上,我们既然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应该把目前所能做到的每一件事做得有效率,把在民生投入上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点子上,真正用到每一位百姓身上。
  在上海实行多年的老年人免费乘车制度,将改为老年综合津贴。也就是说,以前让老年人免费乘车的实物性间接补贴,将改为货币性直接补贴,从而达到人人享受,均等享受的目标。
  事实上,在长期的实行过程中,免费乘车这一实物补贴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在早晚高峰时,就规定老年卡不能使用;还有报道,说是一些老年人为了“充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坐着公交车从首站坐到尾站,再从尾站坐到首站。而上海市的大数据调查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的老年人交通卡是一个月也用不到一次的。因此,这种实物性的间接补贴,其实并不是普惠的,也并不是公平的。
  政府的民生工程,不是保证每个人都能发家致富,住别墅开宝马,而是为了达到一个社会托底的作用。也就是说,要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都有地方住。这是我们社会的理想,也是我们政府的责任所在。但这一理想,并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国家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方可完成。
  但是,在国家财力有限的基础上,我们既然怀着这么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应该把目前所能做到的每一件事做得有效率,把在民生投入上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点子上,真正用到每一位百姓身上。
  近几年政府在民生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手笔,不可谓不尽心。但是,在某些地方,尽管下了大力气,可还是不能做到大家都满意。这就需要从方式方法上去考虑了。
  比如说,经常被曝光的学生营养午餐,这笔资金是由国家直接拨给了学校,再由学校联系餐饮公司,集中供给。可偏偏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勾结不良商家,把伪劣食品提供给学生,从中中饱私囊。
  再比如说解困房、安居房,也是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准而下了大力气,但有些地方被披露出来房屋质量低劣等诸多问题则令人侧目。
  无论敬老交通卡还是营养午餐或是安居房,都是一种实物型间接性的民生补贴。但许多事情,一旦多了一个中间环节,往往就会多一层弊端。
  而实物型补贴,也不是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说,营养午餐这事,就会有人顾虑,如果将补贴款直接发放给学生家长,家长会不会拿着孩子的这份钱去干别的事,不给孩子营养,反而好事办成坏事了呢? 
  这种假设,也许现实生活中会存在,但我们要考虑的是,其一,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其二,我们相信不相信人民群众自己的理性,自己的智慧,自已管理自己的能力呢?
  把一些民生补贴,从间接的暗补转变为明补,从实物性补贴转化为货币性补贴,从技术上看,结合公民身份证系统,全国联网的金融系统,佐以严格的监督和舞弊举报制度,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大潮之后,我们要相信,中国基层百姓会算账,也能算清账。
  民生事业,是件大好事。但最终的效果,民众会不会买账,满不满意,还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