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我们心中的劳模 东城区2015年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六)

2015-10-20 作者: 来源:

 
  2015年是五年一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年,东城区总工会推荐评选出李学玲等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龙等56名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东城区地方税务局等10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些劳动模范及模范集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劳动者之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哪些艰辛?本报将继续对这些劳动者和劳动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白淑兰
  三尺讲台上的
  一朵白兰
  白淑兰老师头上的光环一环套着一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语文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校长、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开拓者奖、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等……
  白淑兰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岗位上执教34年,她捧着爱心走过教育的每一天,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她珍视每个生命个体,行走在实践教育梦想的路上,她是教育改革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在历任光明小学大队辅导员、教导处主任、花市小学副校长、校长、崇文小学校长兼书记之后,2014年,白淑兰又担任北京市东城区新景小学的校长。
  用教育格言引领教育文化,是白淑兰的创造之一。她发动全体教职工利用教育格言去构建学校文化,从而达成全员对情感教育探索的共识。读书文化的形成,也是白淑兰的良苦用心。每天清晨,老师们都能看到一则打印出来的教育小故事。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评选10个最感人的故事。在雷锋纪念日,学校隆重表彰孩子们选出的“最喜欢的老师”,并由孩子们颁奖。这一系列举措,是对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培养,也是白淑兰任教所有学校的教学特色。
  白淑兰说,只有当教师有了幸福感和教学激情的时候,才会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生身上。在“以情移情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她又大胆请学生评价教育改革。“35+5”和“30+10”等教学实践引起了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报》都对白淑兰的改革成果进行了报道。
  白淑兰还组织编写了《减负课例集》,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2009年,她被聘为市政府兼职督学,同时任北京地区学术研究会秘书长;2011年被市教委聘为中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职务评委会委员。在现代教学的道路上,她永不知疲倦,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曹增楷
  糕点制作
  流水线的把关人
  曹增楷在稻香村食品厂糕点车间一干就是18年,从一个没有见过萨其马为何物的小伙子,成长为能熟练操控全套流水线的中级管理人员。
  在河北老家时,曹增楷对北京稻香村的大部分糕点都不认识。入职后,当然要从最简单的工艺做起。那时,他已经25岁,不像别的小伙子,十八九岁,所以他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筛面是进入炸活车间的第一步,连筛子带生丝有5斤多,每天要筛200多次,这是个体力活,非常考验人的臂力。虽然是冬天,他常常累得浑身是汗,工作服都贴身上。开始,曹增楷掌握不好力度,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为了尽快掌握技巧,下班后,他在家里拿菜盆、洗衣盆比划筛面,直到能让生丝在筛子里飞起来,面粉纷纷漏下去为止。
  2004年,曹增楷迎来了第一个转折,他被提拔为组长。走上管理岗位后,他开始了对新员工的传帮带。有个新来的女工,分到擀面的岗位,但她擀出来的面达不到质量要求,小姑娘一度想放弃工作。曹增楷耐心地告诉她:“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世界上,哪儿有不费力就能挣到钱的活儿啊!”这是最朴实的话,但听起来挺舒坦。小姑娘听了他的话,踏下心来,工作很有长进,而且还成为多面手。由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心管理,曹增楷的班组成为离职率最低的班组。
  2012年,食品厂引进全套流水线,从设备进厂到安装调试均由曹增楷负责。这对于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他每天在机器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到宿舍还要画图、琢磨、算数据。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1000多次调试,终于将整条流水线调试成功了。虽然流水线可以良好运行,但曹增楷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他提出过总计27项合理化建议,使流水线有了明细的标准。
  陈岩
  民营企业中的
  一颗新星
  陈岩是北航的高材生、曾担任过央企科研单位的部门领导。2001年进入北京林克富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电液执行技术指导工作。
  介绍陈岩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电液执行机构。该机构相对于传统的气动执行和电动执行,有着行程大、推力或力矩大、智能化程度高、响应时间快、灵敏度高、机构紧凑、防火等优势。我国的电液执行机构,是20世纪80年代才研发出来的,起点低、故障率高、操作较为复杂。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004年,陈岩带领助手,开始了智能化电液执行机构的研发,从此也开始了无假日的运动战:每周五中午出发去济南,周六、日与合作方共同工作,周一返回北京。为了加快进度,他常常工作到凌晨。经过4个月苦战,终于开发成功了智能化的控制器。新品的研制成功,为公司产品打开了市场。原来,公司年销量为30套左右,如今,年销售电液执行机构整机已达200套以上,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陈岩是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几乎所有出产的电液执行机构他都参加现场服务。2008年,一批新产品交付非洲某国,为了掌握产品运行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要两次爬上60米高的反应塔巡检。为了掌握极炎热气候条件下产品运行状况,他特地选在下午2点左右。艰难的攀爬、炎热的气候、强烈的热辐射,使陈岩几乎窒息,但当他看到稳定的运行数据后,却倍感欣慰。
  十几年来,陈岩的生活和工作几乎无法割裂,他深深热爱着这份事业。每天,陈岩最早到公司,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和筹划;下班后,大家都走了,只有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他始终觉得,与优秀的人才相比,自己只是一颗极其普通的小星星。但就是这颗小星星,在民营企业中,却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樊雪
  审判台上
  谱写华彩乐章
  樊雪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已有7年,共审结案件近800件,无发回重审和差错案件。她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先进法官”、“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自2006年进入东城法院,25岁的她就把青春、热血、激情、理想都融化在庄严的审判庭上。近十年的知产审判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审理技巧,精湛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业务素质,使她成了知产庭的业务骨干。
  曾热播一时的某纪录片被诉侵权,该片能否顺利代表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引发关注。她不为外界的评议和双方当事人的交锋左右,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认定了作品的独创性,并据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有力地捍卫了影视产业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
  某著名电视导演,诉某文化传媒公司著作侵权。面对当事人间交织混乱、互相推诿、相互指责的局面,樊雪将案件事实层层抽丝剥茧并最终化繁为简,果断地把握住双方争议焦点。经她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循循善诱的劝解,原、被告最终握手言和。这一系列疑难复杂、社会敏感度高的案件的审理,均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由于审判经验丰富,樊雪作为市高院的版权案件调研组成员,参与了高院组织的多个重要调研项目,并于2013年受市高级法院委派草拟《著作权纠纷案件中出版社责任承担问题的指导意见》,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一位家住满洲里的当事人专程来到北京,为她献上自己的诗作:繁纷的白雪,飘落大地,净化着所有生物的心……你那样年轻,就挑起了重担,用正义维护着世界的公平……
  多少个夜晚,樊雪伴着星辉伏案工作,厚重的裁判文书背后是一名知产法官无悔的青春和永恒的法律信仰。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