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劳模 东城区2015年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四)
2015-09-22
作者:
来源:
2015年是五年一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年,东城区总工会推荐评选出李学玲等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龙等56名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东城区地方税务局等10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些劳动模范及模范集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劳动者之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哪些艰辛?本报将分5期,对这些劳动者和劳动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吴华侠
能将烧麦做出花儿
来自河南农村的吴华侠,参加工作后,便在便宜坊旗下的都一处店从事面点工作。她正直善良,待人宽厚,讲究诚信,肯于吃苦,干活勤快,有眼力价儿,因此,深得师傅和领导喜欢。如今,这个女孩已成长为烧麦馆的总厨师长。
刚进店时,吴华侠干的就是刷碗、刷笼屉的活儿,虽然脏、累,但她牢记师傅们的教诲:将最基本的工作干扎实,是手艺人的大前提。门店上午10点开业,吴华侠每天不到8点就来到店里,练习擀皮、包烧麦……她还经常放弃休息,从早到晚“赖”在师傅身边学技术。在师傅指点下,吴华侠很快就掌握了烧麦的16道工序。她的技术也开始在同事们当中名列前茅。一般职工擀皮可以一次摞起10张,而她一次可以擀20多张。在一张面皮上,她能擀出103个褶,包出的烧麦花瓣层叠,犹如一朵妩媚婀娜的康乃馨。
2005年,前门大街大规模修缮,都一处前门店停业,吴华侠被调往方庄店担任面点厨房主管。修缮工程竣工,她又回到前门店,担任了面点厨房主管。
2008年,她被集团任命为烧麦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并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烹协举办的“全国餐饮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及文化展”、北京市商委组织的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她的技艺曾受到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赞扬。2008年6月,吴华侠赴台参加了台湾香格里拉远东国际饭店举办的“经典美馔才艺展示”,受到台湾媒体争相报道。2009年,她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60年国庆盛典。2010年3月,被任命为便宜坊集团烧麦总厨师长。2010年6月,被认定为原崇文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向凯
用心拍出的画面
能作为中国照相馆的摄影师,为各界人士拍照,向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从小酷爱摄影的向凯,儿时的梦就是能当专业摄影师。没想到,大梦成真,2006年,他真的跨进了中国照相馆的大门。每天拖着摄影器材,重复着同样的劳动,时间长了,难免会松懈,可接下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向凯。一天,一位顾客来到照相馆,找向凯的师傅照相。那时,师傅正忙着,那人便拿出十几张照片对向凯说,“这全是你师傅给我们照的,每个重要时刻,我们家都请你师傅帮我们记录下来。”顾客发自内心的话语感染了向凯,他开始用心拍摄,作品也有了质的飞跃。
他是以儿童摄影为主,有人感到奇怪:你还未结婚,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拍出那么好的儿童照?向凯的回答很简单:“用心来拍!”
参加工作以来,向凯已为成千上万的孩子拍过无数张百日照、周岁照、生日照、毕业照……他把每一次拍摄都当作一次挑战;每次挑战,他都要成功;每次成功,都能给他带来快乐。
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10岁的儿子到北京看病。孩子患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很容易骨折。他们来到中国照相馆,希望拍张照片以作留念。病魔将这个孩子折腾得没了人形,怎么扶都是瘫软状。这种状态难拍不说,还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但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向凯的眼睛湿了。于是,沟通、计划、尝试、再计划、变换姿态,再拍……一上午过去了,就在孩子爸妈几近绝望时,利用一个瞬间的静止,向凯快速按下了快门。成功了!
中国照相馆老经理姚经才为周恩来总理拍摄的标准像,是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向凯的目标就是成为老经理那样的人。近五年来,他年均为近22000个家庭进行拍摄,年均服务人次达到60000次。
辛艳荣
小监室连着大社会
从警27年来,辛艳荣换过很多岗位,却始终奋斗在公安一线。如今的她已经是东城区拘留所的副所长。
辛艳荣深知监管民警工作的重要性,也深知作为领导,仅凭严防死守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队伍建设,使全体工作人员都深悟“小监室连着大社会”的政治理念,把工作落实到执法管理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APEC会议期间,王某以违法的方式上访,被行政拘留。入所体检时,医生发现她患有心脏病,且血压很高,便叮嘱值班民警,必须密切关注她的病情。但此人情绪激动,以拒绝治疗来对抗管理。辛艳荣知道后,并未急于找她谈话,而是仔细审阅了卷宗,抓住核心问题召开管教会部署工作。然后连续两天与她谈心,并亲自给她倒水。渐渐地,上访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并对辛艳荣的关心表示感谢。
中国的拘留所,对外国人怎么管?谁也没底。辛艳荣却想尽办法。某国在拘人员奥云达莉因非法居留入所。由于入所时她患有感冒,医务室建议不安排她打扫卫生。结果,她反而患了懒散病,愈后也不参加劳动,且屡次违规,经批评教育也不思悔改。辛艳荣开始与奥云达莉谈心,并严肃地告诉她,在任何国家,犯罪都必将受到所在国法律的相应处罚。了解到她爱吃土豆,辛艳荣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让食堂定期给她做土豆类的菜肴。这样的做法使她大为感动,从此开始自觉服从管理。
按照上级要求,丰台、西城、东城三个拘留所合并为一个所。收拘人员一下子剧增,工作量为平日的三倍。辛艳荣迎难而上,日以继夜地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做好了黄海波、张元、郭美美、王全安等社会公众人物在拘期间的安全保密、管理教育工作,受到总队、分局好评。
邢东伶
社区居民的好闺女
邢东伶是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的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上任后几天,她就召开班子会议,要求大家改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第一次召开大会时,来的党员只占社区党员总数的10%。邢东伶没有抱怨,而是主动找问题,想办法。下班后,她带领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敲开社区党员的门,向老同志们介绍新班子的情况,告知社区活动。她用耐心、执着和热情敲开了社区党员的心。
邢东伶不唱高调,不做样子,不摆花架子,她的关心和热爱都是发自内心的。当得知一位党员患抑郁症,而母亲和女儿都没有工作,家里没有收入的情况后,她和同事就轮流陪这个党员看病,并帮他女儿找了工作,还为他母亲申请了生活补助。这个党员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在一次社区演讲比赛中,他泪流满面地表达了对党的无限敬仰与感激。
几年来,邢东伶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她创建的“心怀阳光”、聚爱邻里、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队,以及为老人提供餐饮、健康、文娱等项目,深受居民欢迎。一天,她开完会回社区,一位“醉鬼”拦住她大闹:“在别的居委会,我一直吃低保,怎么到你们社区就不行了,我没饭吃,以后你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邢东伶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她深入小区了解,得知这个居民一家人生活的确困难,但并不具备低保条件,邢东伶为其联系了辖区单位,帮他找了份看门的活儿。
居家养老,是个新课题。随着社区接连发生了几次老人做饭忘记关火的情况后,邢东伶想办法建起了老年人小饭桌,每天亲自到场,查看小饭桌的饭菜质量。邢东伶心系居民群众,赢得了居民的拥戴。在社区,孩子们叫她阿姨,同龄人叫她邢姐,老人们则叫她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