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我们心中的劳模 东城区2015年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二)

2015-09-08 作者: 来源:

 
  2015年是五年一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年,东城区总工会推荐评选出李学玲等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龙等56名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东城区地方税务局等10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些劳动模范及模范集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劳动者之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哪些艰辛?本报将分5期,对这些劳动者和劳动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孙玉海
  扫帚奏出的乐章
  54岁的孙玉海来自张家口沽源县,由于家里穷,几年前,他便带着妻子来到北京打工。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的他,只能四处打探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多次碰壁后,他终于得知一家保洁公司正在招人,管吃管住,每月还给300多元工资,对孙玉海来说,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身高1米8的他,只会憨憨地笑,因此面试第一关就过了。
  如今的孙玉海,是北京环连环保洁公司的一名保洁员。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刷刷刷”的扫地声,是他奏出的乐章。听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时传祥”,他正色道:“我不叫时传祥,我叫孙玉海。”居民们便笑,透着亲切和友善。孙玉海说:“我没什么能耐,就是有把子力气。当农民,我得把庄稼种好,当环卫工,就要把地扫好。这是作做人的本分。”
  孙玉海的善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一天,他正在作业,一位骑车的男子从他身边经过,忽听“砰”的一声,车和人一起倒在了地上。他立刻丢下工具跑过去,看这男子牙关紧闭,脸色灰白,便将他抱到自己的三轮车上,铆足劲向医院猛蹬。挂号、就诊,孙玉海始终陪着那位陌生人。后来有人对他说:“这年头,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儿还少啊?别再讹上你!”孙玉海却回道:“我不信。”
  一户居民家失火,消防队走后,整条街的水很快结了冰。不要说老人,就是年轻人摔一跤也够呛。于是,他拿着铁铲就干了起来。数九寒天,孙玉海却热得差点光膀子。第二天,当人们看到他时,他的手上缠满了纱布。
  春节前后,垃圾骤增,为了城市的洁净,孙玉海竟11年没回老家过年,“刷刷刷”的扫地声就是他奏出的乐章。
  王爱华
  小技工的大作用
  王爱华是从普通工人干起的,如今却成了恒基中心分公司工程管理部的维修主任。
  恒基中心开业至今已有17年,大厦的设备老化严重,每天维修量很大。但为了客户利益,他带领职工全天候地工作在最前沿。王爱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盯住冬季供热、夏季制冷两个时间段,及早动手,4月份便集中力量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维修,他还建议设定24小时预约热线服务电话。他的努力,赢得了企业的认可。
  商场三层的罗森(北京)公司是一家日企,承租面积大,经常出现设备层漏水、卫生间跑水、空调不制冷等问题。每次接报后,王爱华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他说,不能疲于奔命、到处补窟窿不行,必须防患于未然。经过一场“大手术”,罗森公司的漏水等现象消除了。
  为大力推动工程部技术提升,解决一线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公司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并由王爱华任工作室技术节能组组长。从此,他又多了一项任务,参与制订各专业技术标准、评审节能降耗项目、量化考评指标、提供技术依据……在他带领下,公司的节能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因此,节能降耗工作任重而道远。2013年,王爱华带领团队对大厦使用的水源进行研讨,并提议对办公楼卫生间小便池及马桶的节水设施进行改造。大厦原来的小便池每个水箱24小时用水量为1.8吨,日用水量为64.8吨。经过改造,每个便池都加装了延时器,日用水量减为15.2吨,仅为原用水量的四分之一。
  如今,王爱华正带领他的团队,一如既往地为大厦服务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建辉
  卫生系统的“设计师”
  王建辉是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区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区政协委员、青联委员,还担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早在十几年前,他就主动请缨在抗击“非典 ”一线工作了1个多月。2005年,东城区被卫生部确定为“社区卫生改革试点区”,那时起,他就开始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课题组的工作,并主笔完成《建立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报告》。期间,他组织开发国内领先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制定社区卫生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了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责任制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
  由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相关制度还不健全,他就担任起组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垂直管理架构的工作,设计了视觉识别系统,组织编写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手册》等读本,统一了全区的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全科电脑应用、大屏幕指挥调度、健康卡模式、远程视频会诊、双向转诊等诸多功能的全覆盖。该系统和市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精细化、连续性和管理的准确高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例,未应用前全区管理率不足30%,如今一下子突破了60%。
  作为卫生部社区卫生专家和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王建辉多次参与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和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考核评估和相关政策、规范的研讨制定。他多次获各种专业奖项,并作为专家多次应邀为专业人士授课。但他居功不自傲,始终坚守在最基础、最前沿的社区卫生服务岗位上。
  王建宁
  以崇高之心服务患者
  王建宁的社会头衔很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精神病分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北京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等。但即使社会活动再多,他对精残患者的关爱丝毫不减。他广泛开展精神疾病的科普工作,不断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减少抑郁症的发生,降低自杀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王建宁的行政工作繁重,但时间再紧,他也要挤出时间出诊。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更是以崇高的爱心为每位患者服务。在他倡导下,东城区组建了精神疾病综合防治队伍,他抽时间为辖区行政管理人员、社区医生、精防护士、居委会干部及民警进行培训,逐一为200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了家庭病房。在他的领导下,精神卫生保健院还开设了24小时心理救援热线,以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并成功解救了几例自杀案例。
  王建宁积极倡导并开展关爱精神残疾人的各种活动,加强对精神残疾人的防、控、治工作,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为防止精神残疾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每到重要节假日和活动前,王建宁总要带领医护人员对重点病人进行排查,与社区精防医生、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进行沟通,核对社区失访患者信息,进行危险度评估,对1到2级的患者加强随访与管护,对3到5级的患者则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在两节、两会、国庆、APEC会议期间,王建宁吃住都在医院,他多方协调,全面指挥、有效防止了数起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几年来,偌大的东城区无一例此类事件的发生。
  东城区的精神卫生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绩,王建宁功不可没。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