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的劳模 东城区2015年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展(一)
2015-09-01
作者:
来源:
2015年是五年一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年,东城区总工会推荐评选出李学玲等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龙等56名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东城区地方税务局等10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些劳动模范及模范集体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劳动者之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哪些艰辛?本报将分5期,对这些劳动者和劳动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吴甡
开创辉煌的教学路
吴甡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德育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东城区首批杰出校长,担任怀柔、房山、大兴、平谷四区的中学校长工作室指导专家及河北省康保县教育顾问。他所在的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在担任校长近20年中,吴甡把一个基础薄弱的广渠门中学,办成了受地区百姓欢迎的学校,又把这所区属重点中学办成了全市闻名的市级示范校,将“宏志”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的带领下,教育教学不断创新,连续十三年,高考成绩创新高,办学质量有目共睹。
吴甡提出的“关注教师幸福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满意度,完善校园生态系统”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宏志班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出了教书育人的办学特色。他全力提倡在校内大树正风正气,在教师中树榜样,在学生中立标兵,旗帜鲜明地竖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净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他大胆改革,撤销了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成立了资源部、学生部、课程部,以突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吴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用德育推动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所在学校被评为和授予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校、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文明礼仪示范校、平安校园示范校等。
吴甡带领学校教职工发起制、盟、贯、带及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改革,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教学之路。
白永明
“变法”焖炉烤鸭技艺
白永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烤鸭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技术,发掘整理焖炉烤鸭传统技艺精髓,通过不断努力,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焖炉烤鸭技艺制作环节多,重复工作量大,手工操作质量误差较大,难以规模化生产。为了适应集团的飞速发展,白永明对集团配送中心制坯车间进行了技术升级,研发出了自动喷淋烫坯打色一体机及链条式传送设备。改变了制坯过程中烫坯打色环节的手工操作模式,保证了质量的统一性,在节省30%人工成本的同时,生产能力也提升了600%。他研发的链条式传送设备,改变了人工传送的传统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质量,减轻了职工的体力劳动,还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为集团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
为进一步适应集团发展,白永明还研发成功电燃烧器鸭炉,升级了集团的绿色环保工艺。这种鸭炉可设在包房内,让客人品尝到自己烤制的鸭子,零距离感受600年焖炉的文化魅力与深厚底蕴。经过大量总结、分析与论证和一次次试制、调整,他又成功研制出“花香酥”、“蔬香酥”两个系列的新品种烤鸭,成功投放市场,并获得国家专利。上市后,销售价格同比增长36.15%,顾客人均消费同比提升20.83%,烤鸭销售量由每月20000只提升至50000只,年创利达2000万元,为便宜坊赢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带来了品牌效应,使便宜坊这家600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的知名度享誉世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白永明现有徒弟30余人,分布在各直营店和加盟店,担任烤鸭厨师长或烤鸭主管。其中多人成为国家级评委和高级技师。
黄永强
妙手打开世间锁
改革开放初期,黄永强只是支个摊子,给人修锁配钥匙、修手电筒、打火机的小贩。30多年来,他不断钻研锁业维修技术,至今,已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并被人们尊称为“修锁大王”。
一位居民独自出去购物,将孩子锁在屋里。孩子想出来,又打不开门,就钻进阳台的护栏,当人们发现时,孩子的半个头已卡在护栏上,而整个身体却悬挂在两根铁棍间,情急之下,人们拨通了中安特保求助服务热线,黄永强得知后,迅速赶到并及时打开了房门,孩子因此得救。
陈丽华、迟重瑞夫妇是一对名人,他们的紫檀博物院的保险柜里存放有很多名人字画,却因忘记保险柜密码,而不能及时取出。一旦延误交付时间,夫妇二人将面临高额的违约赔偿。迟先生立即求助中安特保公司,又是黄永强,在不知密码的情况下,凭着高超的技术,不到十分钟就将保险柜打开。
2011年,黄永强被公安部特聘为系统外锁具业的唯一专家,并应邀为公安系统技侦干警授课;他曾多次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案件,为案情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分析,并受到公安部的通报表扬;多年来,他带领徒弟,以平均每年200多件的数量,为一些国家的使馆、领事馆进行开修锁服务,并为全国两会,公、检、法部门以及国外宾客提供过特种业务服务。在他的倡议和带动下,他和徒弟们深入到100多个社区,义务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活动,并为5000多户居民的锁具进行保养和检测。
长期以来,黄永强始终如一地对老弱病残、困难家庭、五保户等提供免费修理服务。近10年间,他义务为居民修锁具一万多件次。由于业绩突出、感人,黄永强荣获了“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种荣誉称号。
李学玲
时传祥的“女儿”
李学玲所在的东城区环卫二中心三所,是时传祥精神的发源地。
岗前培训,是踏进环卫队伍的必由之路。三所的荣誉墙的最中央,就是刘少奇主席和老班长时传祥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两侧是环卫三所的发展史和一块块沉甸甸、金光灿灿的奖牌、奖杯……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从那一刻在她心里萌芽了。
那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李学玲完成了一次思想的起跳,灵魂的净化,精神的腾飞,境界的跨越,觉悟的升华。不久,李学玲担任班长,她带领姐妹们走街串巷,进胡同,入小院,广泛调查征求居民的意见。为了尽量不扰民,李学玲班打破了责任段界限、打破了不满不冒的最低标准、打破了法定公休日的限制,甚至打破了多年来在固定的时间抽固定粪井的规律。
粪井出现了故障,粪便已快溢出来了。职场就是战场,李学玲率领姐妹们,冒着酷暑进行抢修。在抽粪车不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李学玲带头跳进了1米多深的大粪井,用手掏管道里的污物,姐妹们一桶桶地往外掏……人们情不自禁地想起零下20度的严寒,铁人王进喜跃身跳进水泥池的那个经典画面……
李学玲用行动,诠释了神圣的正能量。抽粪工是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但对人思想、意志、觉悟的考验却极高。作为女子抽粪班班长,李学玲替班、换班、加班是家常便饭。如今,“无私奉献”似乎已经成了人们张口就来的口头禅,但真正能做到则太难了。但李学玲做到了。
屈指算来,李学玲从事环卫工作已有17年。如今的李学玲,已不是当年的李学玲,这位普通的女性,用平凡的工作彰显着伟大的精神。她,是时传祥的“女儿”,是真正的马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