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工会 > 正文

家在这里,梦在远方——地铁6号线西延七标项目部“职工小家”纪实

2015-11-11 作者:通讯员 曹颖 来源:劳动午报

  走进北京铁建公司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七标项目部,整洁干净的地面与洁白的驻地大楼烘托出宁静的工作环境。距驻地千米之隔的工地上,机械轰鸣,人员来往穿梭,运输车辆扬起烟尘,一切都透露着紧张的情绪。驻地与工地,仿佛动静相宜的两幅图画。刚从现场回来的项目党支部书记孟祥友说,“忙了一天,这里就是家啊。”
  这个“家”字,是55个姐妹兄弟拼严寒战酷暑、带着一身疲惫归来的温馨港湾,是88个农民工弟兄争日夜斗艰险、荣辱与共一心所向的“第二故乡”,是项目部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用细节与关爱写出的项目文化。
  住的好,才能踏实搞生产
  “住的好,才能踏实搞生产。”这是孟祥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甭管多累,吃好说好精神头就好。”质朴的语言是项目部从点滴细节入手,为项目员工打造舒适的家文化的真实写照。
  走进职工宿舍,洁净的墙面,一尘不染的床架,整齐排列洗漱用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管理的“硬功夫”。钟志海指着贴着职工姓名的床头介绍说,“我们项目的卫生可是经理直接查,谁的卫生搞不好,对号问责,你看这个被子,一次没叠罚20元,可是要是按规定叠的方方正正,就奖20元。”宿舍卫生有详细的奖惩制度,第十八项目部开了先河。可正因为有了制度的保障,他们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住的踏实又舒心。
  由于施工单位的特殊性,员工与家人聚少离多。另外,项目部的小两口也不只一对,不能一起住就成了牛郎织女。为了让项目部的小夫妻和前来探亲的员工家属感受家的温暖,项目部增设了“反探亲房”,鼓励亲属“反探亲”。在一天的紧张与忙碌之后,家人团聚在一起,孩子的欢笑冲淡了异乡的寂寞。
  尊重是关爱的前提
  劳务队伍的安全管理是让各个项目最为头疼的事,劳务工安全意识薄弱,为了防止他们超额用电引发事故,各个生产单位围追堵截,查抄电热毯、热水器、电炉子,忙活下来却总有漏网之鱼。每一次的搜查,让农民工心生抵触,更加不配合。
  “私拉电炉,说明他们对伙食不满意;偷用电热毯,说明他们住的不舒心,不解决吃住两个大问题,安全就是摆设”,孟祥友在分析原因之后对大家说,“尊重是关爱的前提,我们的任务就是给他们和项目员工一样舒适的环境。
  首先解决“电老虎”的隐患,项目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宿舍内只设电源,不设插座,大功率电器失去了用武之地。手机承载着农民工兄弟对家人的牵挂,项目部在宿舍门口设置了44个小箱子,每个小电箱里都设有电源和锁具,每个农民工都有了自己的专属充电箱。为了解决暑热冬寒,项目部为每一个宿舍都配备了空调,走出宿舍门三两步,就是热水器,电热毯和“热得快”彻底下了岗。
  走进劳务队伍食堂,宽敞明亮的就餐环境和干净卫生的备餐区透露着项目部的用心。“这个标准跟职工食堂一样,吃完了上工地省的回去了。”食堂里,几位农民工开起了玩笑,“嘿,蹭饭还有理了,明明是我们这的饭菜更香。”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农民工兄弟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哪里有陪伴,哪里就是家
  “每到了生日,就是最想家的时候,想起家里的热汤暖饭和围坐在一起吃蛋糕,离家这么远还能回忆起熟悉的味道。”任广益说起最想家的时候,不由动情。和他一样,项目部每个人都隐藏着这份对家的思念。每当生产计划逼近的时候,大家忙的白天连着黑夜,过生日更是奢求。
  为了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在家”好好过个生日,孟祥友列出了生日计划。每个员工的生日那天,都能收到项目发来的祝福,还能够在办公室领到一张蛋糕卷。食堂精心准备了一道特殊的长寿面,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蛋糕和美味的饭菜,唱着生日歌。烛光摇曳,虽离家万里,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哪里有陪伴,哪里就是家。”第18项目部的“家文化”简单而又质朴。除此之外,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书记组织着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员工们围坐在食堂,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热闹与喜气冲散了对家的思念,让这些疲惫了一天的心灵找到了新的归宿。
  为了员工,省才值当
  走进驻地,围墙边的一抹春色让整个驻地都活泼了起来。“走近些看,这是小菜园。”钟志海难掩激动,抢着介绍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个紫色的大茄子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小小的西红柿羞涩的隐藏在枝叶中。
  这排小菜园绕着驻地围墙“跑”了一圈,与宣传画共同组成了生动的文化墙。菜籽撒下去,技术员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抽出时间精心打理。如今,小菜园已是硕果累累郁郁葱葱。
  这些“挤”出来的空地,不但为项目部提供了新鲜的食材,更是技术员们忙碌之余的休闲之所,他们呵护着这些绿植,把爱倾注在项目部的大家庭中。
  在用地紧张的闹市区,项目部精细安排食堂布局,在食堂身后挤出了健身房,合理规划车位挤出了“身兼数职”的羽毛球场,精打细算测尺寸在劳务工宿舍与水池间挤出了休息区……看起来整洁宽敞的项目部驻地在科学的规划下满足了员工的每一个生活需求。“天天算着柴米油盐过日子,可是剩下的每一分都是为了让员工们过的舒心,这样的省才值当”孟祥友看着小菜园,认真的说。
  离开驻地,暮色已经降临,驻地两侧的高架桥已经车流如织,他们涌向家的方向。路边这个白墙蓝瓦的宁静的小院,守候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匆忙。不久的将来,北京地铁6号线将在这里延伸并搭建起城市强劲的运输动脉,输送更多的人更为便捷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为了成就这个梦想,他们无怨无悔的驻守在这里,无论酷暑寒冬,因为“家”在这里,梦在远方。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