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愿当德化瓷礼的传播者
2015-08-28 作者:□本报记者 闵丹 文/摄 来源:劳动午报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烦躁,如果书房有这样一件禅礼的德化瓷木香盒,既是工艺品可以欣赏,又可以燃香、静心,让人从快节奏的工作中舒缓一下,最重要的是价格也很亲民,一般的工薪都可以接受,还可以一物多用。”走进十里河位于美联尚居的至鼎香云阁礼品店,店主杨楠正在向前来的顾客介绍他目前最热销的木质香盒。只看看店内一尊尊或嬉笑或沉思的瓷器工艺品整齐有序的摆放着,除了有绿色植物,还能依稀闻到淡淡的檀香,让人有些紧张的心情也一下放松下来了。
海外经商感受瓷艺文化被认可
“我还是个‘新人’,喜欢德化瓷器,并参与到设计和制作中,但更愿意为德化瓷器在国内的传播做点事。”尽管已经是北京至鼎香云阁文化有限公司的总顾问,和德化瓷器也打了10多年的“交道”,在介绍自己时,杨楠还是显得很谦虚。他告诉记者,和德化瓷器结缘,来自于他早年海外经商的经历和感受。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正是各类“倒爷”流行的时候,毕业后的杨楠和兄长一起练起了摊儿,经营起服装生意。随着出国热的兴起,生意越做越大的杨楠和朋友一起到俄罗斯、东欧等地继续经商。国外的经历有坎坷,也有收获,但杨楠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魅力,也由此结识了来自福建德化瓷都的朋友,热爱上了陶瓷文化,并开始学习瓷艺文化,并尝试进行德化瓷的推广和传播。
杨楠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到了海外才感受到了瓷器的魅力。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在欧洲和亚洲都颇受欢迎,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些都给他的触动很大,2004年左右回国后,杨楠就一直和朋友待在福建彰化,拜了国家级的陶艺大师,从基础开始学习陶艺。
参加创业培训班决心推广德化瓷
2010年,杨楠和朋友开始跑市场,并开始对原有的德化瓷产品进行了研究。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对比海外文玩市场的火爆,德化瓷在国内的普及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北方市场。这种“内冷外热”的情况,让他觉得有些遗憾。他发现,北京的文玩市场很是热闹红火,但是德化瓷器礼品的收藏和普及还是存在市场空白。为此,他一直想在设计上下点功夫,多做些创新,让传统文化能走进更多的家庭。
正在杨楠为资金和场地犯愁的时候,街道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建议他参加政府开办的免费培训班。原来,杨楠多年来在海外和京外经商、学习,在北京却没有社保记录,根据有关规定,杨楠可免费参加政府提供的培训班,还可以享受相应的创业补贴,这一下解决了他创业资金和场地的难题。通过报名,今年年初,杨楠在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参加了西城区人力社保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了包括理论、实践等在内的多个课程,“18天的培训课程收获非常大,不仅得到专家对于品牌创建和创业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学员之间的交流让我对下一步的市场推广有了更深的认识。”
年内计划开30家店进行推广
课程结束后,杨楠顺利的办理相关的注册和登记手续,也获得了政府相应的创业启动基金,这对他的鼓励很大。他也计划能以此为契机,帮助更多的失业人员走上创业的道路。为此,他特意多次到德化拜访了多位陶艺大师,对德化瓷器礼品的种类和用途上进行了一些创意,并陆续开始了在北京和全国以创新品牌的方式推广德化瓷器礼品。在和几位陶艺大师的合作下,至鼎香云阁的品牌下不仅有德化瓷中常见的雕塑人物摆件、陈设供器,还有摆件和香薰盒合二为一等新设计的日常器皿,在满足对瓷器的欣赏同时还能有新的功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记者在店内看到,目前包括这种香薰盒在内的瓷器礼品都很受欢迎,不时有顾客进店咨询或者打来电话订货。杨楠介绍,像这样的一尊手工的瓷艺礼品香薰盒完全是手工制作,耗费工时约三天,底座的香薰盒既可以燃香静心,也可以做储物使用,在家中摆放也很实用,因为价格并不高,很受一些德化瓷爱好者的欢迎。目前,这个系列每月的订货量就在300件左右。杨楠表示,这个数字在纯手工制品中很难得,因为陶艺的手工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下一步,他还准备多设计一些新的品种,并计划年内在全国开设30家连锁店,进一步的推广德化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