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再现蓝天绿地——本报记者探访房山“绿色”巨变
□本报记者 屈斌
■荒山野岭变身森林公园
■林下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生态房山助力和谐宜居
多年以前,在房山区长阳镇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的违章建设破坏了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今,长阳镇大力拆除违建,建起一座座绿色的公园。而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长阳镇,也发生在整个房山区。
5月27日,本报记者来到房山区青龙湖镇、石楼镇、房山镇等地实地探访后,了解到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行动,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近三年间,该区完成平原造林13.9万亩,通过绿化景观的改善不仅助推了产业升级,也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高端的产业项目落地房山。
不毛之地变成三万亩森林公园
5月27日早晨,记者从拥挤的城市里驱车来到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随着汽车从公路驶入山路,眼前的景观已经从城市变成了丘陵地貌,一片片森林绿茵映入眼帘。在路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超然于世,听不到任何城市的喧嚣。
几年前,这里却完全不是这样的景象。据当地村民回忆说,这片土地曾是大片的荒山野岭,长期还堆积了大量的垃圾堆和私搭乱建,不仅环境恶劣,而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2012年来,随着青龙湖森林公园项目的规划施工,原先的不毛之地已不复存在。在记者目光所及的范围内,只见一望无际的绿茵,一排排树苗已经在茂密的绿地之中茁壮生长。
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叶丹向记者介绍说,在青龙镇中部规划的青龙湖森林公园项目,其中的一期、二期即将于明年完工,项目规划设计总面积34500亩,将成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几乎相当于崇文区面积的2倍。公园规划了湖畔休闲区、丘陵游憩区、山前体验区、山林保育区、河谷文化区五大功能区,并且同时具有城市公园的功能,既适合当地村民休闲踏青,也适合城市的居民到此举办休闲活动。
记者徜徉在宽阔无际的绿茵里,了解这里种植的白蜡、银杏、白皮松、油松等植物的情况。提起过去的房山,人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有砖、瓦、灰、砂、石开采盛行,荒山野岭一望无际等刻板印象,这里也曾经是如此,然而随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仅在青龙湖森林公园项目一期就栽种了40多万棵树苗,显然这里的生态景观和大气环境已经得到显著改善。
林下经济让百姓收获实惠
青龙湖镇党委书记苏秀春介绍说,这里过去的荒地没有任何价值,而耕地里也掺杂着砂石,种植力低,居民收入情况很不理想。随着当地在植树造林中采用土地流转的政策,土地经过专业的规划和管理,产量有了几十倍的提高,村民还可从务农转型为林业产业工人,实现稳定的收入。随着青龙湖森林公园的完工,将推动当地民俗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此外,青龙湖镇还启动国际红酒城项目,将红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吸引各地友人。
当记者的行程来到深山时,山路更加崎岖,在房山区石楼镇,记者的视线被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吸引,这里在精心地培植名贵的中药品种。而在附近的大片土地上,还种植有天南星、防风、丹参、菊花等多种中药植物。这些植物吐露新鲜的空气,散发着清香的气味,据当地村民介绍,植物的气味在傍晚时分愈加浓烈,在这里散步不仅可以改善呼吸质量,甚至可以治愈感冒。
北京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平介绍说,原先,村民务农的经济效益低下,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由他们负责种植管理,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中药材。村民仍然是土地的主人,可以按照土地面积获得承包收入,而且土地的用工依然是这些村民,他们可以按小时计发工资,收入可观。目前,通过这种“林下经济”的形式,她负责的种植中药的土地面积已经从300亩增加到2300亩。
石楼镇副镇长隗功晋向记者介绍说,从2012年开始,当地植树造林形成了森林景观体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天然的绿色氧吧,还由此推广“林下经济”,将主导经济从农业转变成林业。尤其是中草药项目具有很高经济价值。通过经济转型,石楼镇将以“贾岛故里,生态石楼”为主题塑造地区新形象,打造“京南绿宝石”的品牌。
房山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建华介绍说,整个房山区的林下经济面积从2008年的9535亩增加到2013年的4.1万亩,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的联动,加速了农村资源向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步伐,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国兰花大会”将助推产业升级
当记者来到长阳镇时,视线中的景观从一片片森林变成了一幢幢林立的高楼、一条条平整的大道。房山区长阳镇镇长王永民介绍说,这里一年前还是流动人员的聚居地,长阳镇的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病泛滥的地区,违法建设堆积成林如建材城、小商品店等,导致低端产业无序发展,环境脏乱差,居民安全感低。2012年,在房山区获得中国兰花大会的主办权后,长阳镇作为主办地,克服重重困难,全面拆除违章建设,疏减了1.3万名外来流动人口,将长阳定位于CSD中央休闲购物区,植树造林,建设主要干道,改变生态环境体系,推动经济转型。
在长阳镇滨水森林公园里,只见潺潺的小溪穿过绿地,园区内,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广场、运动休闲跑道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总工程师赵龙介绍说,自2012年9月开放以来,滨水森林公园最多一天游客达5000人,很多单位在这里举办活动,这里十分适合居民踏青、健身。
在公园周围,近年来兴建多处商品房小区。目前,当地正结合公园,吸引商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家住附近熙悦山小区的一位居民介绍说,他原先家住市区,后来选在这里买房,不只是因为这里靠近公园空气好,而且交通方便,开车到城区上班很节省时间。
除了滨水森林公园,长阳镇另外一座令世人关注的兰花文化休闲公园,也在紧张施工之中。这里作为第四届兰花大会主会场,承担大会开闭幕式、室内外展览等功能,将成为吸引各方人士的一张名片。据悉,目前公园主展馆总工程量已完成80%,公园室外景观工程总工程量完成了70%。
房山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建华向记者介绍说,房山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城市公园的绿化建设提高了全区的品味,同时,形成了一批覆盖范围广、防护效果明显的通道景观防护林,打造了一批服务居民生活的平原造林特色园区,坚持因地制宜建成了多个环城、环村公园,使更多居民过上了幸福宜居的生活。
房山区通过打造高端生态环境,真正把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和谐宜居的“山水林田湖”将会吸引更多建设投资者的到来,高层次的合作伙伴也将助力房山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