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工会 > 正文

她改变了一个贫困女童的命运

2015-01-13 作者:边磊 来源:劳动午报

 
  “刚上自习回来,今天下午听了一个公考的讲座,才知道考公务员,尤其是山东的公务员真是太难了!”夜晚,刘延莉的微信收到这样的信息,她微微地笑了。看着自己资助6年考上大学、如今已经大四面临就业选择的女孩越来越有主见,她很高兴。
  从初一到高三,6年,一个因家中变故可能失学的女孩的命运,因她伸出援手而有所改变。
  偶然机会资助她
  刘延莉是东城区人力社保局一名普通的公务员。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身边的朋友在“希望之光助学网”做义工,那里正在招募为贫困失学儿童捐赠学费的资助者,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根据自己的能力,她也申请捐助了一个女孩。
  女孩名叫薛金,家在山东省蒙阴县,当时正要上初一。一场意外,父亲因车祸导致下肢瘫痪,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父亲、自己和妹妹只能依靠母亲种地勉强维持生活,巨额的医药费更是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热爱读书的薛金面临失学的危机。
  希望之光的义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对薛金的家庭情况进行核实后,将她纳入到受助者名单中。
  初中每学期300元费用,高中每学期1200元学费,6年12个学期,刘延莉正是此时开始参与“一对一”资助的。
  一封远方来的信
  “你的信!”2004年开学后没多久,刘延莉在单位收到一封意外的来信。
  这个年代谁还会写信?看到发信人地址是山东省蒙阴县,刘延莉意外之中心里多少有了点底儿。
  拆开信,果然是她资助的女孩写来的信。女孩根据捐款地址试着写来一封感谢信,在信中,她真诚地向刘延莉表示了感激之情,并决心努力学习。
  “我很幸运,这个孩子文笔很好,字也非常漂亮,她一直有那种努力的愿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班里也担任着班干部。”刘延莉说。
  现实生活中,许多捐助者并不愿意与受助人发生太多往来,经济上的资助既简单又直接,所以收到来信也不会回。但刘延莉没有这样做,她说,出于礼貌也应该给对方回信。
  就这样,一来一回,刘延莉与女孩的书信往来持续了六年。从初一到高三毕业,她们用文字讲述各自的生活,刘延莉一直鼓励着女孩,从班级小事到高考志愿的填报,女孩有什么事情都向刘延莉汇报并征求意见。
  女孩来北京实习
  “其实我是很幸运的,主要是孩子自己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刘延莉说,自己并不是最突出的捐助者。在希望之光网站,她知道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朋友一人捐助了9个贫困学生,只是那些孩子没有考上大学。
  “我是长女,家里今后全要靠我,所以我必须努力。”2010年,薛金以560分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终于走进梦想中的象牙塔。她说,是刘延莉的资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自己要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
  当年暑假,刘延莉邀请薛金来北京游览,并为她找到一份出版社校对的实习工作,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作铺垫。
  其实,单纯从赚钱角度来讲,薛金的班主任在当地为她联系了一家工厂,在流水线上做女工。知道这个消息,刘延莉考虑,流水线仅仅是做苦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并没有太多帮助;二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在工厂上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于是,她发动身边的朋友,帮助薛金寻找与专业有关联的实习工作。
  其实那份工作也是没有工资的,但是这个在出版社的朋友看到刘延莉这样真诚地帮助一个女孩,也主动掏腰包付给薛金“工资”。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薛金,坐着最便宜的硬座火车,来到北京。除了平时的工作,那个暑假,刘延莉每个周末都带薛金在北京转转,故宫、长城、颐和园、鸟巢、水立方……
  不光是经济,刘延莉在精神、情感、知识等各个方面,都给予女孩大量帮助。暑假结束,薛金除了收获到“工资”,还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微信聊日常生活
  如今,已经大四的薛金面临就业,她正在为此努力着,对生活充满希望。上大学后,薛金获得了助学金,还申请了助学贷款,不再需要刘延莉的资助。不过刘延莉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着薛金。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在希望之光的网站上发表了这样一个帖子:“以前没有电脑,现在终于有电脑可以看一下你们的网站了。在网站里看到了好多当年关于我的记录,有爸爸给你们写的信,还有每一年来我家复查的记录,清晰地记录着我家当时的情景,让我又想起那时候来。感谢你们那些年为我辛苦地付出,因为有你们的帮助,带我家走出了困境,更给予我人生的改变!真诚地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在我们家最难的日子里帮助了我们!
  ……
  能遇到阿姨那样的人真是我一生的荣幸!感谢亲爱的恩人们!”
  上了大学的薛金有了手机,与刘延莉成为微信好友,时不时通过微信沟通情况。聊天记录里既有“交到男朋友”这样的人生大事,也有摆弄花花草草的琐碎生活。
  “同事都说我不光有个儿子,还有一个闺女,关键这个女孩真是特别懂事。”刘延莉笑着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