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泡沫球下潜到5555米深海
今年暑假,张凯亮受邀参加了中国大洋第35航次科学考察,登上载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9号”,远赴重洋开展科学实验。虽然有了前两次极地探险经历,但他还是吃了很多苦头。将近两个月的航行,他和科考队员遇上两次强台风,一个叫“浣熊”,一个叫“夏浪”,名字听起来很温柔,但威力吓人:海面上台风的最大风力能达到13到17级,掀起层层七八米巨浪是常事。台风发威时,科考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海面上漂泊,一会儿浪尖,一会儿谷底,惊心动魄,无法行走。幸好,他都挺了过来。
台风过后,海面恢复平静,他就赶紧开始工作,完成5600米海水压力测试实验,还拍摄了6000多张照片和十四五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在昨天的全校大会上,他拿出几个皱巴巴的泡沫球,有的空白,有的有字迹但看不清,这是他的第一份礼物——接受深海压力后的实验品。“这可不是普通的塑料模型,你们知道吗?张老师手拿的这个模型,别看有点惨不忍睹,它可是随蛟龙号下潜过5555米深海呢。”“哇!”台下传来一阵惊叹声。
他挨个讲解:原来直径7厘米的小球,下潜回来被压缩到4厘米;网球大小的球挤压变成乒乓球,学生事先写的祝福语难以看清;圆锥体缩小了若干倍,摸上去已没有原来的柔软,硬得跟石头一样。他给每个班主任发了实验前的泡沫模型,鼓励学生用最大的力气挤压,看看模型变小多少。随后,他拿着实验模型在学生中走了一圈,每一处都引得学生争相触摸,相互窃窃私语:“我们使劲也压不出多小,深海的压力太厉害了。”
首席潜航员为5幅旗帜签名留念
张凯亮拿出的第二份礼物是进驻蛟龙号的旗帜。他把记载着学校与国家海洋局一起走过30年科普教育的年代尺带到中国科考队,科考队员们纷纷在年代尺上签名,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将来成为他们的接班人。科考期间,他还把东城教委旗、蓝天工程旗、学区化管理旗、汇文中学和汇文一小的校旗带进蛟龙号,完成大家进驻蛟龙号的科技梦想,我国首席潜航员叶聪、付文韬和唐嘉陵在5幅旗帜上面签名留念。
他说:“同学们会有更多更广的科技实践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热爱海洋、探秘深海的队伍中来。”结束了演讲,走下来后,他被学生团团围住,一个个小脑袋晃动着争相提问,爱科学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脑海中。
“这些都是第一手材料,给学生讲解起来,比干巴巴的书本知识生动多了。”张凯亮自豪地笑称。他将把科考视频和实物资料带进课堂,结合校本课程讲述科学知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