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工会主席等领导向王然贵递交爱心捐款
“一个弃婴,人家亲爹亲妈都不管了,你自己有个好好的儿子,还去收养一个患病女婴,脑子有问题!”“你是个好人,打工挣钱为残疾弃婴治病,我佩服你!”从2001年收养一个弃婴之后到现在,王然贵就一直面临着身边的人对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今年51岁的王然贵来自山西农村,他和妻子去年开始来北京打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攒钱为自己收养的残疾女儿治病。他现在在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收发室干着看大门的工作。19日,记者接到他打过来的热线电话之后前往科技馆见到了他,他对记者讲述了收养弃婴之后这13年来的点点滴滴,以及如阳光雨露般滋润着他们一家的各界爱心援助的故事。
13年前临汾火车站
保洁工执意养弃婴
王然贵以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兴起外出打工潮之后,他也从山西大宁县的农村进城了。1994年,他和妻子来到临汾火车站当保洁员,随后育有一子。夫妻俩带着孩子,就住在火车站的管理间里,里面就只放得下个床,空间非常狭窄。但就在这样窘迫的环境下,夫妻俩还是收养了那个弃婴。
2001年5月11日,一位火车站值班员从车上抱出来一个纸箱子,纸箱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睡着的女婴,值班员说这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一旁打扫卫生的王然贵凑近去看,纸箱子里的孩子白白胖胖的,很是惹人喜爱。火车站领导让王然贵把孩子送到当地福利院,王然贵却要求收养这个孩子。火车站领导说,你一个月就400块钱,已经有个儿子了,怎么养活这个孩子?再说别人把这个小孩丢了,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孩子有毛病。但王然贵却反驳说,车站经常会捡到弃婴,他以前送过五六十个明显残疾的弃婴到福利院,好多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这个孩子看起来挺正常,如果这个孩子送过去不知命运会如何。王然贵可怜这个孩子,最后他力排众议,收养了这个孩子,火车站的警察也在收养书上签了字作为证明。
收养孩子8个月后,王然贵和妻子发现这个孩子有些歪歪软软,担心这个孩子有病,就带到医院检查。不幸地是,孩子确实有病,而且有两种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瘫。
不断有人伸出援手
领导帮忙介绍工作
“医生说心脏病手术如果不做,这个孩子长不大,手术费需5-10万,没钱治病让我发愁。于是我就寻思找个工资高点的工作,攒钱为女儿治病。”王然贵告诉记者,“火车站一位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帮我介绍了一份焦化厂的保洁工作,工资1500元,比在火车站的工资高不少。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位领导对我的恩情。”
“那时候,我们回老家都抬不起头来,很多人都说我脑子有问题,已经有个好好的儿子了,还要去收养一个病孩子拖累自己,包括亲戚也反对。”王然贵回忆说。但同时,也有支持他们的。有一位老乡就经常接济他们一些钱,让他们给女儿买心脏病方面的药物,以缓解心脏病症状。“还有很多不留名的好人,向我们捐赠,他们说:‘你真是一个好人,这些钱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帮帮你。’”
王然贵很疼爱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儿,他和妻子都觉得“是上天给咱们安排的”。10岁时,王然贵送女儿上过一段时间的聋哑学校,但是没什么效果,就没上了。在利利12周岁时,他给孩子办了生日庆典。当时亲朋好友200多人到场庆祝,其中还包括原工作单位临汾火车站的50多名职工。当时还请了主持人,王然贵特意告诉主持人,利利有脑瘫不会说话,不要让她讲话。
来京打工为女治病
受到工会职工关心
2013年9月,经在北京打工的一位老乡介绍,王然贵来到了现在的单位——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包吃包住,一个月3000元,我很知足,也很感谢我的老乡。”王然贵在跟记者交谈过程中,多次提到“感谢”二字。“本来单位说51岁年纪太大不要,但是听说我的情况后,他们破格录用了我。不仅录用了我,还让我爱人也来上班,帮忙打扫卫生,一个月1800元。”
2013年12月,他还收到了科技馆工会干部送来的爱心救助款——2650元。钱数不算多,但这些钱包含着科技馆全馆二十多位老师浓浓的爱心。
捐款是在科技馆的一次工会活动上进行的。科技馆一位教科技课的老师介绍说:“我们馆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上科技课,总共有二十多位老师。”谈到那次捐款,这位老师回忆说,当时是开一个会,全体老师都在场,“领导通过一个精心制作的PPT给我们讲了王师傅的情况,PPT穿插了好多照片,图文并茂,看了之后很感动,会后大家就自发捐款。”
领到这份捐款之后没多久,王然贵在二炮部队当兵的儿子兴奋地打来电话:“爸,部队也给我们捐钱了,发了救助款6000元。”王然贵说:“儿子你自己留1000,其余的寄过来存着给妹妹治病。”儿子说:“这都是救助妹妹的钱,我不用,全部寄过来给妹妹治病。”王然贵备倍受鼓舞:“好儿子,等你复员了,我们一块挣钱,你妹妹的手术费就有希望了。”
不仅给孩子治病
还要让孩子上学
“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他们,后来我听张大姐说可以登报纸表彰一下这种好事,而我经常看到《劳动午报》,就试着拨打了上面的电话。”王然贵告诉记者。
张大姐是科技馆食堂的厨师,退休前在学校食堂里做饭,退休后来科技馆做临时工。虽说张大姐嘴上也说王然贵“傻”,不该收养这个弃婴,但她还是给并未谋面的利利买了好看的新衣服。现在青少年科技馆放假,王然贵的妻子也回老家看利利去了,临行前张大姐给利利买了新衣服。
“她可喜欢穿了,给她穿别的衣服,她就脱下来,非要穿张大姐给买的那套衣服,上身是T恤,下身是裙裤。”王然贵高兴地说。
采访的最后,王然贵向记者道出了他现在生活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尽早攒够为女儿治心脏病的手术费,二是能让女儿上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