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施工改造,位于广渠门桥西南侧的桥区积水治理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就在紧邻广渠门桥的地下15米深处,有一个5200立方米的巨大蓄水池,即使是十年一遇的大雨,对于这个大蓄水池来说,也都没问题。8月11日,记者对广渠门桥区积水治理工程进行了探访。
蓄水池容积达5200立方米
蓄水池的位置就在广渠门桥西,紧邻京山铁路线,整个工程占地面积3132平方米,包括一栋五层的办公楼以及全套的雨水泵站工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容积达5200立方米的大、小两个紧相连的调蓄池,其中小蓄水池为450立方米。
在15米深的调蓄池的底部,整个空间深广、潮湿,里面15根圆柱子就是担负排水任务的泵站。
北京建工三建广渠门桥项目副总工程师王朝辉介绍,这里紧邻一条铁路,每天都有100多趟火车从这条线上经过,如何保证沉降,同时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呢?项目部结合实地勘察数据与技术导则,选择了沿海地区常用的环形支撑。“就是用如同神经网络般的横向支撑将蓄水池施工的四壁顶住,再根据进度逐层加固和拆卸。”于是,整个工程下来,沉降仅仅2毫米。
一按开关几秒就能启动泵站
在广渠门桥泵站楼一层的配电室里,有一个10英寸的电子显示屏,通过它,可以清楚地看到泵站的液位、雨量计及15台泵的运行情况,并且根据水量大小对所有设备进行控制。可以说,这就是整套设备的“大脑”。
“对于这些泵站里防汛专用的核心武器,均采用了双保险的配备。”王朝辉说,新建泵站里的15台水泵除了可以统一听从“大脑”的指挥,还在地上专门配备了手动控制装置,也就是说,当一层配电室出现水淹等极端意外情况“大脑”无法指挥各台水泵时,泵站值守人员还可以手动开启每一台水泵,确保防汛措施及时到位。
十年一遇的大雨也不怕
广渠门桥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紧邻铁路线,还依傍着护城河,这也是造成桥面积水、河水倒灌的元凶之一。“这也是工艺复杂的原因之一,泵站不但要抽水,还要负责排涝,两道闸机能保证雨水在调蓄池和护城河之间保持平衡,既不会使路桥积水,也能防止护城河倒灌。”王朝辉说。
广渠门桥区的老泵站只能应对1~2年一遇的大雨,像面对“7·21”这样的暴雨,完全束手无策。而广渠门桥区积水治理工程新增设的15个泵站和大小调蓄池,足以应对10年一遇的大雨,达到了世界发达城市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广渠门桥区积水治理工程从2013年5月进场施工,到今年5月顺利完工,并已经投入使用。入汛以来的几场大雨,新泵站都轻松应对,顺利完成排水任务。
今年23个改造项目主汛期前已完工
2013年,本市启动了中心城区75座雨水泵站的升级改造任务,整个改造任务分三个阶段实施,首期改造的20座泵站已于2013年底完成,泵站及调蓄池系统的排水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
今年,东直门、安定门、西二旗、杜家坎等23座雨水泵站在汛期前完成改造,预计抽升能力由9.6万立方米/小时提高至17.4万立方米/小时。今年主汛期前改造的23座雨水泵站中,位于二环路的多个泵站最为瞩目,包括安定门、东直门、景泰、北滨河、广安门等多个泵站,上述泵站所处的也都是近年来容易发生积水的位置。而东北旺、西二旗、上地南三座泵站的改造,能缓解清河、上地地区容易发生积水的问题。杜家坎、卢沟桥两座位于京港澳高速附近的泵站也在今年进行改造,前年“7·21”特大暴雨发生时,这里曾经严重积水。
2015年本市还将升级改造32座泵站,待全部75座泵站完成升级改造后,预计总抽升能力由35.5万立方米/小时提高至73.1万立方米/小时。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