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帆乐团庆生 九旬创始人忆“家史”
2018-10-18 作者:□本报记者 任洁
10月16日,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在北京音乐厅举办金帆民乐团建团30周年专场音乐会。别看该校民乐团曾连续5年获得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巡演足迹遍布海内外,可据九旬高龄的创始人苏人振老师回忆,乐团刚诞生时要挨家挨户求生源,四处“化缘”,甚至去废品回收站翻找乐器才熬过生存期。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一般没有多少人学民乐,十九中时任校长赵武秀急于找到突破口。当时该校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音体美教师团队,在赵校长的倡议下,1985年学校成立民乐班,首届招生25人,这就是民乐团的前身。为招到学员,乐团创始人苏人振来到河北涿州一个村,那里专门出吹唢呐和二胡的人家,他就挨家挨户上家里选学生。因为离家远,年龄小,他们被安排在十九中对面的万泉庄小学上学。放学后,他担任了这十多个孩子的“家长”,照顾他们日常起居,“既当爹又当妈”。
除了招生难,还有资金和乐器难。学校微薄的资金填不满民乐班初建的“窟窿”,若想生存只能自救,苏人振踏上“化缘”之路,来应付民乐班日常开销并购置些许乐器。他甚至找到卖破烂的回收乐器。乐器有破损或音弦不准,为节省开支,他就修修补补将就着用,化身“乐器修理师”。他的房间被回收来的乐器挤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地方下脚,但他乐此不疲。
1988年,十九中民乐团正式踏上金帆之路。经过30年的发展,十九中金帆民乐团如今成员近百人,从初一到高三都有。1989-1993年乐团成员刘虹在30周年音乐会当天担任主持工作,如今的她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一名乐团指导教师,将学生时代在金帆民乐团学到的经验沿用到日常教学中,以另外一种形式将民乐团精神传承。
在音乐会上,学校金帆民乐团分别带来《关东序曲》等8首曲目。当天到场的苏人振老师激动地说,见到年轻的面孔很亲切,他为民乐后继有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