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打开 一片不一样的天空——暑期青少年好去处探营
2018-07-13 来源:劳动午报
长期以来,学生的暑假生活一直是困扰家长、学生和学校的一大烦心事——适宜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场所稀缺;商业夏令营不但费用高,而且安全也没有充分的保障;不少科普基地内容老套;各种打着特训营招牌的活动场所其实就是暑期课外班……如何在这个暑期里,为青少年打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本报记者在京城里四处探营,为中小学生精选出了一批公益性的活动空间,那里几乎收费或只收很少的成本费,那里有各种新颖的项目设计,让孩子们放飞自我,在这个夏天里,痛快地嗨一回,爱上运动,还能学会一项技能,在快乐中受益,在挥汗如雨中强健体魄,为成长加油助力——
暑期好去处之自然博物馆
探访博物馆里的 “奇妙夜”
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的草原动物……看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朋友,可能会对电影中的取景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印象深刻。现在,家门口的自然博物馆也将有惊喜。
白天来自然博物馆参观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您尝试过在灯光 昏暗的非洲原野和丛林用手电搜寻??狓、猎豹、疣猪,欣赏捕猎后的群狮进食,与非洲马赛人不期而遇吗?就在这个盛夏,自然博物馆一年一度的“博物馆之夜”即将拉开帷幕,邀请市民走进博物馆的“夜场”。今年,“博物馆之夜”的主题是什么?“博物馆之夜”又将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新奇与惊喜呢?这些都将在8月10日晚揭开“谜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7月初提前探营。
当博物馆里的照明灯关闭,高大的恐龙化石和动物标本在微光的照射下,反而比平时显得更加醒目。当人们置身其中之时,会是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讲解员还将带领大家参观侏罗纪时期很有代表性的剑龙、霸王龙等恐龙的化石及模型,并讲述有关恐龙的故事,参与者手持手电,边走边听。
自然博物馆科普部副主任郑钰介绍,这样的场景每年的“博物馆之夜”都会保留。说起“博物馆之夜”,她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北京自然博物馆首度策划推出“和谐大自然之夜”主题活动,并作为科技周闭幕活动,自此首次将“博物馆之夜”引入公众视线。之后,“博物馆之夜”项目在延续暑期夜间亲子互动教育活动这一基础形式之外,每年不断发掘新的创意,与社会热点、博物馆资源相结合,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之夜”活动。
郑钰介绍,今年的“博物馆之夜”将以“中非之夜”为主题,小朋友和家长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奇妙的夜晚。形式延续往年,主题晚会将汇聚精彩绚丽的中非各国风情文艺演出和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活动展演,不同的节目类型和节目风格都将围绕“中非”展开。演出形式囊括了歌舞、情景剧、歌曲演唱等表演形式,以及器乐鼓等各国独特乐器演奏形式,节目展现多国风情。除了文艺演出之外,还将体验到多个具有博物馆特色的表演,赛先生、恐龙等这些北京自然博物馆里的大明星们也将登台表演。
8月10日至14日每晚4D影院科学分秀场,还将放映由IFAW(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提供的精彩自然生态、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影片。展厅内戏剧解说、主题解说、特别解说轮番开讲,带观众们认识北京自然博物馆内蕴藏的非洲大陆自然宝藏。
此外,在8月10日、11日两晚,博物馆的广场上,还将举办博物馆嘉年华会,将汇聚非洲多国文化机构,与中国科技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汽车博物馆等多家北京地区博物馆,向公众进行文创展示和文化推广。
□本报记者 白莹
暑期好去处之“小冠军俱乐部”
让孩子在运动中 感受体育精神
放了假,学生最喜欢做的就是: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很少出去运动。在东城区体育馆路,这样的情况有所缓解,从2014年开始,每到寒暑假,“小冠军俱乐部篮球营”都会如约而至。今年8月底,第六期“小冠军俱乐部篮球营”又将和孩子们见面。
6个教练、50个孩子、每天上课、一共5天、300元的收费……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文教卫体科科长王妍给记者介绍着,说起为何开设这样的课程,王妍说,小学放学时间大多集中在下午三点半左右,由于家长多是上班族,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在放学后面临两个小时左右的失管、失教问题凸显,成为家长们的“四点钟难题”。
“据我们调查,无奈之下,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或者是孩子自由支配课外时间,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电脑游戏当中,而很少有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家长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由于体育运动的缺乏,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如疾病低龄化、肥胖症、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耐挫力差等。”王妍说。
有个孩子,是个随班就读生,在班里经常受到排挤,父母是本辖区低保户,2014年免费参加了这个俱乐部,转变很大,三年后,他不仅找到了自信,还因为有篮球特长,中学时还就读了一所很不错的初中。
“这就是我们举办俱乐部的初衷所在。希望孩子们能在暑假中不再仅是把时间耗费在电视、电脑上,而是通过篮球这项运动结识新朋友,找到自信,感受体育精神。”王妍说,“孩子们通过俱乐部不一定非要成为运动场上的冠军,但一定可以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冠军。”
据了解,小冠军俱乐部是由冠军基金与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于2014年3月合作启动的社区青少年儿童快乐运动试点项目。该项目借助社区平台和资源,面向街道辖区青少年儿童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社区体育活动,同时致力于催生、培育、孵化社区青少年儿童体育社区。2014年至今,小冠军俱乐部联合“冠军基金”面向体育馆路街道的孩子们开展了包括足球培训班、足球夏令营、篮球培训班、趣味体育游戏班、橄榄球训练营、亲子运动会等多项活动,直接受益儿童达752名,同时招募培训包括家长、大学生、运动员在内的200多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总时间将近1200小时。
此外,在体育馆路街道,还有很多暑期活动,比如社区青年汇红领巾暑期成长营,家风建设、文明家庭养成以及非遗传承、环保公益等活动。
□本报记者 白莹
暑期好去处之中国科技馆
好玩有趣的科普活动等你参加
中科院专家讲述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华夏科技学堂”里学造纸、做走马灯;了解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取得哪些科技成就……今年暑假,中国科技馆将推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科普活动,等待青少年来馆探知。同时,中国科技馆继续招募小志愿者,入选者可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传播科学知识。
“从四肢沉重的鱼石螈到灵活跳跃的三燕丽蟾;从匍匐前进的林蜥到征服蓝天的翼龙;恐龙大地上一个身披羽衣的家族,最终划定天空是它们的疆土;另一个潜伏灌丛的家族,将大地化作新生的兽族天下,其中不起眼的一支甚至创造了地球上的文明……”这是中国科技馆中国古动物馆社教部主管邢路达7月7日带来的中科馆大讲堂《听化石的故事》。
邢路达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曾获得中科院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擅长把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进行普及。当天,他从古动物馆的明星化石展品入手,结合最新出版的古生物书籍《听化石的故事》,将精彩的脊椎动物演化史娓娓道来。他生动有趣的讲解寓教于乐,不仅让在场的小观众听入了迷,就连陪同前来的很多家长都饶有兴趣地听下去,手机都顾不上玩了。
像这样的科普活动,中国科技馆在暑假里还安排了很多,便于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中仅7月份安排的大讲堂就有四场,除了《听化石的故事》,还有7月14日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7月28日的《走进青藏高原 探秘高山植物》,主讲人包括中科院专家、北大教授、知名科普工作者、小学名校长等。
在暑期,中国科技馆还安排了丰富的动手体验活动,比如“制作我的月球表面”“手工皂的奥秘”“动手DIY小火箭”“探秘声音之旅”“烟海求生”“创想陶艺、巧手捏塑”等好玩有趣的项目,活动场所分布在主展厅、科学乐园、“华夏之光”展厅等地,带领青少年一起认识身边和前沿的科学现象,学习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活动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科学技能。
同时,这里还策划了“科技中国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展览以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天体物理学、深海探测、信息通讯、生物医学、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为主要内容,精选了38项代表性科技成就,策划展品展项约70件(不含实物)。本次展览计划展出到9月上旬,未来两年内还将在4-6个地方科技馆巡回展出。
此外,2018届小小志愿者招募工作已进入尾声。“小小志愿者”活动是中国科技馆重要的品牌教育活动之一,自2007年开展至今已培训千余名小志愿者。今年该项目共招募60人,年龄在8至11周岁之间,报名的达到700多人。7月24日到7月28日,入选者将接受培训,学习展品知识、发声技巧、服务礼仪等方面内容,完成模拟讲解后将正式上岗,参与展厅讲解、中科馆大讲堂、科学故事会、大国小工匠等品牌活动。朝阳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周晨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科技,每年暑假都必来中国科技馆好几趟,看展览、体验科技活动。“这次我鼓起勇气报名当小志愿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别人献上精彩的讲解,特别自豪。”
眼下,中国科技馆部分暑期活动已相继展开。相关负责人提醒,这些活动有的可直接参加,有的需要现场或网络预约,成功后方可入场。青少年可提前关注科技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国数字科技馆”和订阅号“掌上科技馆”,了解具体活动信息并报名。(本文照片为资料图)
□本报记者 任洁
暑期好去处之密云区图书馆
让诵读陪伴 消暑一夏
走进图书馆,难道只有阅读和自习两件事情可做吗?当然不是。
日前,记者来到密云区图书馆,大厅内的朗读亭十分引人注意,时不时有读者走进去,进行诵读。“这是我们在今年三月份刚刚引进的,试用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密云区图书馆馆长尉红英告诉记者,今年的暑期,他们将结合朗读亭,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诵读陪伴读者,消暑一夏。
据了解,密云图书馆占地8242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图书馆内设图书外借部、办证处、老年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自习室、志愿者部、资料室和地方文献室等。现有书架459个,阅览座位332个,电脑166台。“仅在馆内的藏书就有17万多册。”尉红英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定期为乡镇、村、社区、部队、学校等179个服务点更换图书,并为老人及弱势群体送书上门,为流动图书点配送图书。截至目前,所有馆藏图书已经达到71.2万册有余,期刊372种,报纸89种。
“这么大的藏书量,如果仅仅摆在书架上,它就一点意义都没有。”尉红英告诉记者,为了调动群众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近年来,密云区图书馆陆续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我们正努力让阅读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尉红英说,诵读是距离阅读最近的互动方式之一,今年以来,密云区图书馆已经联合区文委、基层乡镇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多次诵读活动,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端起书。
就在今年的5月份,一场“山水雾灵古堡新城”主题朗诵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数十名诵读爱好者手捧图书,声情并茂地用诵读表达着情感,一篇篇出自本土作家的诗歌和美文,通过诵读的方式,传递给在座的学生、职工、农民。“几场诵读活动的反响都十分热烈,很多人都开始主动参与和学习诵读了。”尉红英表示,为了满足读者们的学习诵读的需求,密云区图书馆还专门开办了诵读培训班,并作为培训基地,为读者搭建向朗读大师学习的平台。
就在今年暑期,密云区图书馆将举办“改革成就未来,诵读放飞梦想”主题活动,邀请读者走进“朗读亭”,录制下自己的诵读内容,并参与评比。“我们将邀请专业老师对作品进行评审,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还将推荐至首都图书馆活动组委会。”尉红英说,除了利用朗读亭,各种类型的诵读比赛还在各乡镇、街道、社区举行。届时,将有更多学生、居民、农民,乃至全区各行各业的职工,参与到诵读活动当中来。
当然,除了组织诵读活动,密云图书馆丰富多彩的互动阅读方式和环境,也吸引了很多读者前来度过假期。在儿童阅览室门口的置物架上,整齐摆放着五颜六色的书包,尉红英告诉记者,“即便不是假期,很多孩子也会在放学之后,来到图书馆看书,周末的时候,学生读者就更多了。”记者发现,在儿童阅览室里,图书馆还安装了电子互动阅读设备和自助还书机,希望吸引小朋友们从小开始阅读,并鼓励8岁以下的小朋友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互动阅读。
据统计,目前密云图书馆每年的流通人次13万,文献外借近万人,文献外借14.3万余册。尉红英笑着说,“我们希望,图书馆不仅可以成为假期的好去处,更希望,这里能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暑期好去处之密云区金叵罗村
让城里娃感受一次农耕文化
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农事乐趣,这对于很多“城里人”来说,都是极其新鲜又有趣的事情。在京郊密云金叵罗村,就是抓住了这种“城乡差别”,干起了特色农业旅游,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简直是“科普+娱乐”的双重殿堂。
周末一大早,通过微信预约了周末亲子活动的张晓年就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了密云区溪翁庄镇的金叵罗村,体验这里独特的农耕文化。亲手磨豆浆,手摇机器搓玉米,下水摸鱼,投喂小动物……这些在城市里难得体验的农业活动,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
“体验农耕活动,科普农耕文化,是我们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点。”北京金樱谷农业专业合作社旅游接待员孔得英今年38岁,就是金叵罗村的村民。她告诉记者,村里发展民俗旅游也有很多年了,但真正让其火起来,也就这两年的工夫。
据了解,这个金叵罗村是远近闻名的“贡米村”,那里种植和生产的小米曾被清朝慈禧太后赞誉,素有“一家做饭,十家香”的好评。于是,“小米”成了该村发展旅游的主导农产品,但光有优质小米还不够,为了丰富旅游产品,在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金叵罗村开始探索全新的发展路线。
他们规范改造樱桃采摘园,建设垂钓园,开辟“开心农场”,打造谷子种植基地等等。同时还拓展亲子游乐园、儿童拓展活动中心、凤凰台农业艺术园、环村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如今,到金叵罗村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特色“小米宴”,更能参与和体验特色农事活动,感受农耕文化,学习科普知识。“近年来,到村子里参与社会大课堂的学生和家庭亲子活动特别多。”孔得英介绍,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租种蔬菜园,体验春种秋收的乐趣;到木工坊,学习简单有趣的木工活;或者学习如何加工小米、如何磨制豆浆等等。
看到林地里跑的大白鹅、小野猪、小山羊等各种小动物,这些“城里娃”兴奋地又蹦又跳。在一片用篱笆分割成小块的“开心农场”里,三五成群的小孩在其“自己的田地”里,采摘成熟的蔬果。“这些都是他们在春天种下的蔬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可以自己来采摘,也可以委托我们的工作人员,帮忙管理和看护。”孔得英说,这种出租小菜园的形式,让很多城里人拥有了“自己的田地”。
当然,除了娱乐,贯穿在活动中的春种秋收、勤劳朴实的农耕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着孩子们的认知,“原来豆浆是这样磨出来的。”手摇这磨盘,孩子们一边感受辛劳,一边收获成果。最后一口饮尽自己亲手磨制的豆浆后,每个孩子都由衷地笑了:“真香。”
据统计,仅2017年一年,北京金樱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接待来自北京各区的学生团体和游客超过了10万人次,预计今年的游客数量还将再攀新高。暑期的到来,又预示着一年的旅游旺季来临,孔得英和她的同事们最近都特别忙碌。“农业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最基础的物质满足,同样也给我们精神领域带来财富。”孔得英笑着说,欢迎大家到金叵罗村来,干农家活,吃农家饭,感受地道的农耕文化,传播丰富的农耕精神。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暑期好去处之体育夏令营
打造“全能小明星”
随着教育改革对学生体能的重视,家长们纷纷将关注目光聚焦到体育上来。暑假还未到来,很多家长已经开始讨论暑期计划,除了为文化课补充营养和艺术培训之外,为孩子选择体育培训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不少体育健身中心专门推出了青少年的暑期特色课程,暑期夏令营、托管班成了家长们的热捧项目。
坐落于大兴区的北京首个“城市体育综合体”——道境运动中心,自去年开业以来,已经迅速成为大众都市生活新型运动活力中心,这样充满活力的地方,青少年自然成了主力军。这家利用工业厂房改造的超万平方米的运动中心,集聚智慧球场、专业篮球场、蹦床、气排球、攀岩、射箭、多米诺骨牌、室内滑雪场、舞蹈、健身房等20多个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
这个暑期,该中心专门推出“全能小明星”托管班,是由道境运动中心联合奥仕达-邵婷篮球训练营、VP 艺术、正飞鸿多米诺共同打造的针对6-12岁青少年的系列特色课程。道境中心运营总经理王越介绍,专业的篮球技能培训是中心的优势项目,教练团队来自现任中国女篮国家队队长邵婷篮球训练营,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全国知名体育院校篮球专业,其中不乏专业队退役运动员以及大学联赛的明星球员。
在硬件方面,道境中心拥有国际级篮球比赛场地4块,使用由国际A级枫木铺设的专业篮球地板,以及FIBA国际篮联认证的比赛专用篮架,训练营还会为学员提供专业的美式篮球训练器材,让每一位学员体验到专业一流的篮球训练。
“除了篮球,很多家长特别看重我们的多米诺课程。”王越特别介绍,风靡世界的多米诺,是目前儿童全脑开发的热门项目,通过联动、杠杆、动势能转化等物理原理,刺激孩子大脑成长,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课外项目之一。它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增强自信心,磨炼耐心、提升专注力,还可以锻炼孩子抗挫折力,让孩子们体会到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怕失败。
授课中,老师将为孩子们讲解多米诺联动装置,动能、势能转化原理,杠杆原理等物理原理。同时学会多米诺的摆法及线路设计和机关的运动,指导孩子们动手实践掌握多米诺的码放。孩子们掌握摆法和技巧后,将其进行分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大图共绘,在摆放的同时思考各个机关的物理原理,让孩子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此外,托管课程中,还有充满艺术气息的舞蹈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形体和意识上全面促进儿童成长,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滑雪、攀岩、蹦床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
目前,每天都有咨询、报名暑期托管班的家长。谷丰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他已为8岁的儿子报了这里的暑期托管班,他告诉记者,体育培养的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思维动作的敏捷度、与队友的配合度以及个人身体素质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不是把眼光仅仅放在考试上,而是更加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利用暑期让孩子集中时间锻炼体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