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突破户籍限制 民生事项更便民“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办事项8万多件
2018-07-13 作者:□本报记者 白莹
原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民生事项都需要回到原户籍地办理,北京很多人户分离的老百姓办起事来常常需要跑四五个小时到户籍所属街道办事,如果提交材料不准确,很可能白跑一趟。2014年,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工作,建立信息化审批平台,突破户籍限制,将服务延伸至社区,让群众就近办事。截至今年6月30日,共办理事项82935件,办结77587件,其中通办事项办理了近5000件。
突破户籍限制
实现就近办理
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征地超转人员清洁能源自采暖补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等22项民生事项突破户籍限制,全部可就近、在线、跨街道办理,群众可任意选择社区(村)服务站或者街镇大厅办理。
中关村街道政务服务办负责人吴德宽介绍,以前窗口接到办事材料,需人力送到区委办局窗口审批,现在使用高拍仪将群众提交的材料电子化,从网上提交至委办局,委办局审批结果也通过网上反馈,减少了群众跑腿,缩短了办理时间。截至今年6月30日,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办理事项82935件,办结77587件。
精简办事材料
随时跟踪进展
“这以后可省事多了,再也不用每年都带一堆证明材料和复印件了。”家住中关村街道科星社区的李先生办理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补助,窗口工作人员查验完原件后告诉她,平台已经有他之前的办事材料记录,可以不用再提交复印件,只需要填写一张《重复提交证明无变更确认单》,承诺信息属实就可以了。这是海淀区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为便利群众采取的新措施。
今年4月,在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工作中创新性提出了材料复用的做法,只要老百姓办理事情提交过的材料,下次办事就不用再提交相同材料,简化了群众需要带的各种材料。
此外,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群众还能及时收到提醒短信,足不出户就能随时了解所办事项的进展情况,在收到短信后可直接去社区或街道领取结果。
在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服务群众工作中,海淀区始终以群众为中心,目前通办事项的覆盖面和办理量均居全市首位,下一步还将有北京市80岁以上高龄特困老人助养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缴费补贴等10个事项纳入同区通办、三级联动中,残疾人辅助器具申领、北京市流动人口二孩以内生育服务登记等7个事项将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