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说说咱工会里的90后

2018-03-30 来源:劳动午报

  90后,曾经被媒体称为“叛逆的一代”,但随着他们步入职场之后,经风雨,见世面,正在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在工会组织中,一批90后的工会干部也正在崭露头角,他们虽然还非常年轻,但他们同样有贴心服务会员、做职工娘家人的爱心与动力,他们富有创意的工作方式,正在给各级工会组织带来新鲜活力。90后的工会干部,稚嫩的容颜下面有着怎样老练的工作作风?近期,本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多位工作在首都工会一线的90后“小鲜肉”,给读者带来了他们最新的工会工作“心态写真”——

张雪(生于1992年 中建一局西南分公司分会主席)
待同事 犹如“温馨保姆”

  3月的青岛风很硬,刚下飞机大衣就被风吹透了,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一名年轻的女孩子心事重重、急匆匆地赶路。她叫张雪,是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西南分公司分会主席,此行目的是代表分公司工会分会探望重病同事。

  “得知同事重病的消息,我很震惊,也感觉到很沉重。”张雪说。张雪是一名90后女孩,在开开心心上班的3月,同事们都在分享着过年、游玩的喜悦,她却得知身边90年的同事得了尿毒症,需要换双肾。

  张雪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得知这名同事在家中是独生子,但家庭条件十分贫困,母亲患了癌症已经花掉了家里的积蓄。雪上加霜的是,这名90后职工换双肾手术费用高达80万元,这对这个家庭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作为一名工会人,职工有困难,张雪哪能旁观呢?很快,张雪代表分公司分会第一时间面向全体职工发起捐款倡议。工会的倡议很快得到职工们的回应,众人拾柴火焰高,200余名职工共计捐款35055元。考虑到治疗方便,张雪还积极帮助联系相关各方为其办理异地就医、医疗报销及申请职工温暖专项帮扶基金。“仅仅这些还不够,我还要发起社会求助。”张雪说。

  带着职工们的爱心捐款,张雪来到医院探望同事。在和其家人聊天的过程中,其家人不停地流泪,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便一句一句地开导、鼓励其家人,自己心里却跟针扎一样。毕竟,张雪和患重病同事是同龄人,看到同事遭受病魔的折磨,她的心里也特别难受。临走前,当张雪把大家的捐款递到同事手里的时候,同事妈妈牵着她的手嚎啕大哭起来。一直在儿子面前坚强的妈妈,终于忍不住流泪了,积压了太久的难过,一下子得到了释放。

  张雪告诉记者,建筑施工单位因工作性质,常常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相聚于一个项目部,干完一个项目又不知道下一个项目会去哪,“漂泊”的职工更需要家的温暖,工会关爱职工工作格外重要。因此,她默默告诉自己,作为工会工作者,应该照顾好职工,让大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在项目近4年工作中,张雪都是在扮演“保姆”的角色。虽然她的年纪比较小,在有些人眼里,她还是“孩子”,但这个孩子却身体力行照顾着别人家的“孩子”。探望生病职工、慰问产妇、送清凉、送温暖、女职工关爱工作、农民工兄弟关爱工作,近四年,张雪默默在建筑行业一线付出着自己的力量,感染着、照顾着身边的人。

  同事们评价说,90后的一代饱受争议,大家觉得90后任性、张扬,但张雪却有着90后的容颜,80后的细心,70后的操心,是职工们心中“爱管闲事”的“主席保姆”。

  □本报记者 马超

魏易(生于1992年 首农集团北京市巨山农场政工部科员)
为让会员开心 不怕“折腾自个儿”
  说起工会,很多刚出校门的“90后”可能会一头雾水,可来自首农集团北京市巨山农场政工部的魏易却说“很熟悉”。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的母亲正好从事工会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他也知道了不少。

  魏易1992年出生,毕业于石河子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他性格活泼,学生时代就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

  2016年5月份,通过招聘面试,魏易来到了巨山农场。随后就开始在生产基地实习。因为专业对口,而且个人的组织能力较强,实习期一过,他就被分到了政工部,开始负责工会、老干部、团委、宣传等工作。部门分好后,首农集团对所有应届毕业入职的新员工又进行了统一的入职培训。培训一共7天,每天都要上课。培训结束后,还举办了一场文艺汇报表演。正是这一场表演活动,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集团中崭露头角。

  “我在这场文艺汇报表演中担任总策划。这也是我第一次策划这么大规模的晚会。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只能利用培训的间隙构思、策划,然后熬了两个晚上写好了台本。”魏易回忆说。

  原本以为,有了台本就万事大吉了,可没想到难关还在后面。魏易介绍,最开始,节目没什么人报名。没有办法,节目组就开始反复做动员,找同单位的同事、朋友,让大家互相介绍、推荐,报名的人才慢慢多起来。这时候才发现,身边真的是藏龙卧虎。

  “除了动员报名,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节目的挑选。因为新入职的员工都是年轻人,我就希望通过表演展露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在节目的题材和形式上,跟教官的想法就有了一些不同。”魏易说。比如,一个喊麦的节目,最初的歌词有一点“俗”,感觉难登大雅之堂,但是这个节目节奏感强,特别能调动现场的气氛,彩排的效果也不错,可是教官并不看好。后来,和教官再三商议后,我们把其中一部分歌词进行了修改,最终保留了这个节目。汇报表演那一天,这个节目的反响非常棒。

  汇报演出最终圆满结束,魏易自己也很“满意”。魏易表示,“现在,我觉得最有意思也最累的活儿就是‘送温暖’,既要采购慰问品,又要对在职职工、困难职工、劳模、工伤人员、离退休老干部以及春节不能回家人员逐一走访慰问,很多细节不能马虎。”

  魏易说,他们会先确定慰问品的金额标准。每次,他都会去很多超市挑选,尽量在标准金额内,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今年因为多跑了跑,选更优惠的省下一部分钱,就可以给大家每人买些东西。职工拿到手,都很开心,我就觉得自己没白忙活,挺有成就感。”魏易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刘鸾(生于1991年 公交电车分公司第四车队工会主席)
“丫头小主席”干事很麻利
  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四车队包括22路、82路和26路三条线,车队共有职工325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去年8月,车队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老工会主席走了,来了一位新工会主席,叫刘鸾,大家一打听,居然是个90后,这让车队里的“老人儿”们犯嘀咕了,这么个小丫头,干服务职工的工会主席活儿,能行么 ?

  而彼时的刘鸾,则和大多数职工一样心里没底。在校期间,她修的是汉语言文学和经济学,可以说和工会基本不沾边儿,零经验的她靠什么赢得职工的尊重和信赖呢?既然资历不吃香,她便充分发挥性格优势,射手座的她天生乐观外向,上任第一个月,她便开展了健步走活动,“我知道大家平时工作都特别忙 ,所以在策划活动的时候,特意选了个轻松的,希望大家到大自然里面走走、转转,释放压力。”刘鸾说。首次活动吸引了30多名职工参加,人数虽不算太多,但她很知足,因为每一个参加的人反响都特别好。“什么事儿都得慢慢来嘛。” 刘鸾笑着说道。

  除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作为工会主席,刘鸾的另一项职责是看望慰问患病职工。根据车队规定,职工休假三天,工会主席必须要去探望,刘鸾掰着手指头对记者说道,车队职工多,自从她上任以来,基本每周都要去看望一名职工 。有一次,她从车队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一患病职工位于房山长阳的家中探望,见工会主席专程来看望自己,那名职工十分感动:“没想到这么远你还过来一趟,我这心里暖烘烘的。”

  车队任务重,人手紧,目前,队里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只有她一个人,所以包括给患病职工购买慰问品等小事都是她亲力亲为,但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干的这活儿有多辛苦,每次听到职工对她说感激的话,她反而不知所措,“这不都是工会主席应该做的么?”刘鸾笑着说。

  大半年相处下来,刘鸾尽职尽责的态度和古道热肠的性格全车队职工有目共睹。之前,不相信“90后”小丫头能干好工会工作的老职工们也转变了看法,直夸她年轻有为。尤其是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大家见识到,刘鸾在应急处突方面也是一把好手。那天正赶上刘鸾值班,晚上9点多,在车队大门口,队里一名80后驾驶员因琐事与一电动三轮车主发生口角,该驾驶员还差一圈才下班,但当时他的情绪十分激动,甚至提出请假去与三轮车主理论。刘鸾当机立断,一把将他按住,说道:“遇到这事儿我也生气,但是你去跟他理论了又能怎样 ,车队有车队的规矩,你这么一闹,会产生什么样的恶劣影响你想过吗?”刘鸾的一番话让他很快冷静了下来,平复情绪后,这名司机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

  这件事之后,刘鸾更加意识到,帮职工减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一线司售人员高强度劳动,导致他们中多数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前我曾做过调查,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关系,身为工作主席,我必须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刘鸾说。此前,车队中虽然开展了瑜伽、羽毛球等小型文体活动,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目前,她正在积极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活动方式,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司售人员缓解工作压力。

  □本报记者 张晶

彭晨(生于1992年 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第十五项目工会支会委员)
“工会小妹”点子多 工地同事乐无穷
  1992年出生的彭晨是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第十五项目工会支会委员,人小鬼大点子多,是项目职工对她的一致评价,为此,她也得到了一个爱称——“工会小妹”。

  说起彭晨的金点子,项目农民工老周第一个竖起大拇指。原来,今年春节前夕,许多农民工因为忙碌的工作无法到车站排队购票,项目虽组织了爱心购票点,帮助大家网络购票,但与庞大的需求量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老周就是望“票”兴叹中的一员,一直买不到票的他气呼呼地找到彭晨:“要买票的人那么多,我来了几次都没排上队,啥时候能回家!”

  彭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禁想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能让所有的农民工都学会自己网络购票,那买票的效率和成功率都会大大增加。办法想出来了,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购票时间紧、网络购票操作性强,马上组织全员培训召集难度很大。

  为此,彭晨在详细了解网上的购票流程之后,连夜制作了购票漫画,漫画以老周为主人公,详细介绍了网络购票的操作流程。漫画被张贴在了施工准备区等显眼位置,同时,彭晨还制作了H5网络链接,让大家在手机上也能迅速浏览掌握。

  漫画和H5一经推出,立马引起农民工友的迅速转发,爱心购票点排队的农民工越来越少,老周兴冲冲地和彭晨“显摆”:“看了你的漫画,我自己就会买票啦,不用到购票点排队啦!”

  此外,彭晨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工会工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热时,彭晨用H5制作了“达康书记喊你接电话了”,提醒大家学习工会维权和劳动保护知识,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

  彭晨还利用网络登记职工的相关信息,做到动态更新,职工集体生日、举办歌手大赛……需要组织什么活动,只需指尖轻轻一点,谁过生日、谁有特长,便一目了然,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同事们都说彭晨是项目上的“最强大脑”。

  “如今项目上90后的青年职工数量多,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虽然我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但是我更加了解他们的想法。作为工会支会委员,我要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不断丰富工会工作的手段,让工会工作更有意思,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家维权发声。”谈到自己的工作,彭晨开心地说道。“平时我很爱看综艺节目,里面的很多设计桥段都能给我启发,比如之前《国家宝藏》里面每期都有‘明星护宝人’,事实上,在我们的工地,每个施工环节也有自己的‘明星护宝人’,今年即将到来的‘安康杯’竞赛,我们也想加入这个环节……”

  让工作更生动、有趣一致是彭晨的目标,不管是新媒体还是娱乐综艺,彭晨总是能迅速汲取营养,并转化到工会工作中去,“做有意思的工会工作,做有趣味的工会小妹”,这是彭晨笔记本第一页上记录的座右铭。

  □本报记者 马超

王英骁(生于1990年 北京汽车工会青年干部)
做事“靠谱儿” 创新“用劲儿”
  为人“靠谱儿”、做事“靠谱儿”,身边的同事都用“靠谱儿”来形容他。他叫王英骁,是北京汽车工会的90后青年工会干部,主要负责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

  虽然他年龄不大,但他却是一位在工会系统拥有5年工作经历的“老工会”了。他所在的北京汽车是一家大型市属国企,是中国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在这样一个国企工会,如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王英骁将“创新”定义为工作标签,思考如何将职工的创新智慧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助力企业发展。王英骁通过广泛请教汽车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倾听劳模技师的意见,围绕发挥工会工作价值,在他和全体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汽车工会率先在职工、企业、产业三个层面建立起了以“大众创新”、“主体创新”、“协同创新”三个层次相互支撑的差序并进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了每一名职工、每一个企业的创新潜力和活力。

  王英骁告诉记者,北京汽车工会的创新体现在职工层面和企业层面。从职工层面看,工会实施北京汽车全员劳动竞赛,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大比武系列活动;围绕提升销售技能,开展销售技能练兵竞赛,开展“拜客赢”,促进终端销售活动;不断提升职工创新工作水平,召开北汽股份职工创新论坛。在企业层面,北京汽车工会将每个企业看作是一个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和管理,聚集企业创新资源,打造基层创新体系。在北京汽车产业层面,工会充分发挥总部的创新统筹作用,大力度地推进产业链各环节“联盟创新”,搭建创新交流共享平台,实现全产业价值链创新资源共享,提升北京汽车整体创新能力。

  王英骁说,通过独具特色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北京汽车工会建立起一整套职工创新的工作框架,完善了职工创新的工作机制,培育了“大众创新”的创新文化,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及各所属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发展转型。而王英骁本人也从职工创新中受益,成长为有使命、有责任、敢担当的“靠谱儿”青年工会干部。

  除了在创新方面,王英骁作为90后的工会干部,年轻是他的自身优势,能够跟同龄的青年职工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始终将关心青年会员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用“匠心品质”认真完成好集体婚礼、青年意见诉求、全员合理化建议等专项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只要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大小事,遇到难事,王英骁总会想办法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帮助解决。

  青年职工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单位职工及家属遇到难事困事,他会及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并主动上门探望生病职工及家属,及时送去工会对会员的关怀和慰问。正是这种带有“温度”的工作,让他更加坚定了奋斗的方向,让他及身边的“90后”青年工会干部逐步积攒了成长的自信,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90后”新生力量,做工会事业的“坚定派”,做职工工作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 马超

梁雨萌、陈征、王帆(分别生于1995年、1994年、1994年 北京市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中心职工)
以最快的服务带给病患温暖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可在北京市职工互助保障服务中心(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北京办事处)有三位90后,进入职场之后,他们迅速成长,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换,扛起了岗位上的那份责任。

  1995年出生的梁雨萌,在保障中心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琐碎,开始好多事儿都不知道怎么干,慢慢的适应了就好多了。”梁雨萌笑着说。别看这个小女孩说话的时候有些害羞,但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

  “刚来的时候,其实是很有压力的,因为自己没有工作经验,上手比较慢。平时我总是会问大家很多问题,同事们就细心的给我讲解。同事还不停安慰我。”来自同事们的鼓励带给梁雨萌很大动力。除此之外,梁雨萌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压力。“我是学校时候入党的。工作后,不管是党员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日常工作中的党员要求都有所提高,而自己这方面比较欠缺。”梁雨萌是个细心的女孩子。空闲的时候就看新闻、读报纸,在点点滴滴中提高自己。

  与梁雨萌同样是90后的还有陈征。陈征是1994年出生的,2017年10月份来到保障中心工作。经过新人轮岗培训的环节后,陈征留在了理赔部,一人身兼受理、分拣、初审三岗。“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严谨,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会员职工申报后,我们理赔部进行审核,符合要求会及时提供互助金。我是理赔部受理初审岗,还包括分拣。”陈征说。

  年底年初,正是互助保障理赔的业务高峰期。高高堆起的理赔申请材料,犹如小山一般横在陈征的面前。正在陈征为这么多的申请材料发愁时,同事干完手里的活儿之后,主动帮陈征一起看。“我们这个集体特别好,特别有人情味。不是说我的活儿就我干,我一个人加班。而是晚上大家一起加班,直到把所有的活都干完了。包括我们主任也是,什么事儿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才走。”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让陈征深深感受到了归属感。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年底,尽管经常在单位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但陈征觉得大家一起吃宵夜就像一家人一样。

  到现在,陈征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受理了多少份的申请,但每拿到一份申请材料,陈征总会用最准确最快的速度看完。“申请互助金的职工都是需要帮助的,希望我快点,职工能早点拿到互助金,缓解他们的一时之急。”

  说到能干,1994年出生的王帆也是保障中心的一名干将。王帆的工作位置与陈征的离得很近,陈征是开始受理阶段,而王帆则是一名出纳,负责最后的一步——互助金的发放工作。所有的材料都要经过王帆的处理之后,最终通过银行打到会员职工所持有的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上。“与钱有关,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就拿暖·互助二次报销一个项目来说,2017年第四季度的赔付金额就在一亿以上……”或许与工作性质有关,这个90后显得格外的老练、沉稳、严肃,说起话来也格外的严谨有条理,喜欢用数字说话。

  此外,王帆还负责收取保费的工作。1月是会员单位缴费的高峰期。有一天,王帆就收到了129张支票,他要及时将这129张支票以最快的速度交给银行。然而在转交银行之前,王帆要在129张支票的上背书,还要盖129个财务章,129个法人章,129个开户行的章,129个委托收款的章……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最准最快的速度做出,那天又成为王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加班之夜。

  说到初来单位,三个人都觉得单位的轮岗制度很重要,每个部门轮一遍下来,不仅熟悉了业务和流程,也为今后团结协作打下了基础。说到成长,三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单位文化,充满了“互助”的人情味儿。说到互助保障,三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为职工做的好事儿,真的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说到工会,三个人都已经有了工会是职工“娘家人”就该给职工干事的觉悟。成长的路上,有懵懂、有困惑,也有努力、有收获、有归属感。

  目前,保障中心推出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一共有10个项目,覆盖了全市400万职工。为了让受助职工及时得到帮助,互助保障中心提出,从受理之日起到打款要在十个工作日完成。“虽然日常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我们知道通过我们的努力,发放的每一笔互助金,都实实在在的帮助了需要帮助的职工,我们觉得特别有意义。”王帆说。互助保障的90后,已经真正成长为工会一线的顶梁柱,学工会话,干工会事,做工会人。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