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搭台办托管班 寒假“小鬼不当家”
2018-02-07 作者:任洁
周一早上不到9点,六年级学生袁羽鸥被父亲送到位于西直门的凯德MALL四楼,随后走进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新华里社区青年汇的寒假成长营地,开始了一天的“托管”生活。今年寒假,团市委举办了社区青年汇儿童寒假成长营地活动,吸引全市821名小学生报名参加,他们的父母不必再为“小鬼当家”而发愁。
按居住就近原则先报先得
为帮助双职工青年家庭解决假期儿童托管问题,团市委发挥社区青年汇的平台优势,依托社区资源,于1月29日至2月9日(每周一至周五)开展为期10天的社区青年汇儿童寒假成长营地项目。该项目从2016年开始试点,最初有12个站点,今年寒假扩大到全市11个区的34家青年汇。
本次成长营的招募群体为小学1至6年级在校学生,原则上每班25人左右,不限户籍,按照家庭离营地居住就近原则先报先得。招募消息在团市委、各社区青年汇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名额很快被一抢而光,最快的一家仅用时半小时就已报满。成长营每天早上八九点开课,下午四五点结束,各营地时间有所不同。
每个营地安装录像监控设备
团市委统筹市级服务资源,围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创新教育等六大板块开课,精品课程包括绘画体验、声乐兴趣、经典导读、魔方兴趣等。师资主要来自北京青年宫、创新部落和第三方社会工作机构,部分大学生也承担了一定的普通课程任务,其中课业辅导是专门留出让孩子们写寒假作业的课程。
团市委还为所有孩子上了保险,基本上每5个孩子配一个志愿者,家长需要出示接送卡才能把孩子带走,同时每个营地安装录像监控设备,影像资料留存,安全规定细致到要求桌子尖角均要有保护措施。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每周前往不同营地进行检查,每周对全市站点全面覆盖的检查不少于2次,以确保成长营的开课质量与服务效果。
“在这写作业比在家快多了”
新华里社区青年汇与凯德MALL合作,借用了对方四楼的一间空屋,这里地方大、通风好、安静,与商场店铺隔开,可形成较为私密的上课空间;社工志愿者又从附近小学借来30套可调节的桌椅,方便不同年龄的孩子使用。
周一上午,青年宫的赵老师过来上声乐课,教孩子们唱《爱在人间》。一曲唱罢,她邀请有才艺的孩子上台展示。段森淼走上前,落落大方地来了一段快板《蝈蝈与蛐蛐》;陈德毅和张箬珩则秀了一段弹钢琴。
展览路一小的袁羽鸥今年上六年级,父母本打算把她送到住在昌平的爷爷奶奶那里,得知成长营项目后,马上为她报了名,父亲的两个同事也一起把孩子送来做伴。“我喜欢来营地学习,这里的活动特别丰富,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认识新朋友,就连作业都比在家写得要快多了。”跟着老师上了一次手工课,她就迷上了这门课。
孩子在营地吃得香家长乐开花
在西城区牛街街道牛友联盟社区青年汇,一位家长说平时孩子在家吃饭挑食,原来还担心到了营地孩子不好好吃饭。没想到开营第一天放学回来,孩子就告诉她饭特别好吃。她估计孩子可能是新鲜劲,但三天过后,看到营地微信群里每天发送的孩子大口吃饭的图片,她的担心完全消失,还专门给社工发来道谢短信。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今年暑假将继续开办,预计将覆盖到全市100个社区青年汇,感兴趣的家长可提前关注相关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