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河 管河 治河——北京河长的故事
2017-09-15 来源:劳动午报
今年7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被称为北京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加强版”方案。河长制实施范围包括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425条河道、88座水库和41个湖泊都将设立河长,425条以外的支流、沟、渠、塘坝纳入所属流域统一管理。市、区、乡镇 ( 街道 ) 、村四级5920名河长明确上岗,同为党政领导的他们,虽级别不同,管理职责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北京的河湖实现水清、岸绿、安全、宜人。
陈培宇:给每条河渠 一个健康的承诺
海淀区西北旺镇副镇长、执行河长陈培宇。
第一个区内制定镇级河长工作制度、第一个区内召开全镇河长制工作落实大会并签订责任书、第一个着手治理完成镇域内黑臭水体……在海淀区,西北旺镇的河长制工作走在了前列。
负责此项工作的海淀区西北旺镇副镇长、执行河长陈培宇说:“河长不是官,河长是一份责任。”这是这位80后副镇长对河长的理解。
陈培宇回忆,全面推行河长制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镇到村快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一张张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机构到位,河长就位,从源头到湖畔,无论河还是渠,镇域内10条河渠都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
还记得7月底的一天,西北旺镇会议室里,几名班子成员正在分“脏”。“把最难治的河分给我!”陈培宇,年纪最小的副镇长,坚定地说。大家心知肚明,最难治的河是南沙河。因为它在镇域内的最北端,东西走向,而其余9条渠是南北走向,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水都会流进南沙河,而随之流进去的还有水质问题。
陈培宇二话没说,起身,在承诺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他每天都会电话询问,每周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去河道边转上一圈,虽然工作方案上写着要求“每月必须巡查一次”。在《河长工作日志》上记录问题,然后做减法,排查是哪条渠出现了问题,再合力一同去解决。
两个多月前,风格渠出现异味,住在低楼层的住户不敢开窗通风,蚊蝇很多,而高楼层的住户开窗就能闻到臭味,影响了周边百姓的正常生活。虽然不是自己主责的河渠,但是主管防汛工作的陈培宇得知后,马上联系排水等相关部门,连夜排查异味来源。通过排查、蹲守,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发现是拉臭水的车辆,往雨水井偷排臭水所致的异味。之后,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他向镇里提出申请,协调有关部门在周边安装了监控,至此异味真的消失了。“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挖淤泥、清河道,门口的水变清了,臭味也没有了。”住在周边的居民们感叹。
9月6日,记者对海淀西北旺镇的五一渠进行了现场探访。这是一条行洪河道,平日里干涸无水,裸露的河床上覆盖着一层青草,河岸两侧,护坡平整,杨柳依依。“去年可没这么整齐。”陈培宇介绍,实行“河长制”后,村里很快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专业队伍,每个河段都有专人负责保洁和绿化养护。“给每条河渠一个健康的承诺。”陈培宇说,虽然分工了,但也要合作。所以,自从制订了河长工作制以来,全镇提出,今年底所有河渠全面消除黑臭水体;配合市排水集团的“聚焦攻坚”项目,今年底全镇解决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这样的目标,全镇上下一同完成。
陈培宇还有个心愿,就是在落实海淀区制定实施的“水清岸绿”行动计划的同时,实现西北旺镇的水清、岸绿、渠通、景美的目标。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
赵玉环:清走污水,请来荷花
牤牛河顺义区北石槽镇东辛庄段河长赵玉环。
初秋时节,郊外一片山清水秀。位于北石槽镇东辛庄村段的牤牛河水域蜿蜒开去,只见水面上,一片片荷叶随风飘动,从桥头往下看,一条条锦鲤摇曳水中,莲藕白嫩诱人……从2016年推行河长制排污治理以来,牤牛河效果显著,尤其是,水里种上荷花养上鱼,让原来的“臭水沟”彻底换清,变身怡人的生态小景观。
牤牛河流经东辛庄村1590余米,南至赵全营镇东绛州营村,北至京密引水渠南岸,河道治理任务艰巨。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环是牤牛河东辛庄段的河长。她告诉记者,为了排污,去年实行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在日常管理方面,东辛庄村通过定期巡查河道、捡拾垃圾、疏通河道等措施,全方位治理河道。2016年底,东辛庄村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20吨,辐射全村,污水经过处理厂处理,退水进入河道,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
2017年元旦前夕,东辛庄村在赵玉环的带领下全面完成了畜禽清退工作,关闭养殖户52户,清退畜禽11257头(只),其中46户全部退出,6户签订不再养殖畜禽承诺书。
“镇、村两级组成的工作组,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劝说种水域周边养殖户腾退,大家从不配合到理解,最后猪羊鸡鸭等畜禽全部完成清退。”赵玉环指着水域周边告诉记者,禽畜养殖腾退后的裸露土地已集中种上了菠菜,彻底实现了退养还绿。
走在河边,最为东辛庄村牤牛河增色的,还是这一片片美丽的荷花。2017年3月,东辛庄村自筹资金在牤牛河道中种植荷花4000余株,还定期撒鱼,让河水焕发了生机。让赵玉环和全村人欣慰的是,荷花的种植不仅能有效预防河道污染,还极大提升了村里的景观。此时,尽管过了荷花绽放的盛景,但一片片荷叶连接起来,和鱼儿、莲藕依然构成了动人的景观。
东辛庄村是北务镇加强河湖治理、推行河长制的缩影。2016年以来,北石槽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并向社会公布“河长”、“分管河长”、“河段长”名单,在河岸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由群众担任社会监督员,参与河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确保河长制的落实。镇上还建立了水务、环保、城管、环境、村级等部门和单位联动的河湖生态环境检查机制,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处罚力度,及时解决水环境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目前镇域5条河道实现了零排污,完成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出境河流100%合格”的奋斗目标。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陈艺/摄
陶卫东:让亮马河靓起来
亮马河朝阳区左家庄顺源里段河长陶卫东。
岸上柳树成荫,岸坡芦苇茂密,河中碧波荡漾……沿着河边的绿廊步道,这番惬意,不用走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得到。今年夏天,左家庄街道亮马河沿岸社区的居民多了一处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新打造的河边休闲广场美景怡人。
顺源里社区党委书记陶卫东也是这里的“常客”。不过,他可不是来遛弯、纳凉的,而是带着任务在巡视河道。今年年初,朝阳区开始推行河长制,亮马河流经街乡都设立了乡(街道)级和村(社区)级河长,陶卫东“光荣的当上了社区级河长”。这个光荣不是记者说的,而是陶卫东自己说的,他这样说:“对自己来说,没这项职责之前,感觉亮马河就是流经社区的一条河。当上了河长,这条河由我来管理,特别有荣誉感,河长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责。”
顺源里社区是距离亮马河比较近的一个社区。陶卫东负责的河段有七八百米长。担任河长以来,陶卫东没少为河道忙活,一得空就往河边跑,早晚沿河走一圈儿,边走边观察,不论是岸边还是河里,只要有杂草、垃圾、污水,就立即联系专业打捞队清理,要说碰见小垃圾随手就捡起来扔垃圾桶里。
陶卫东介绍,不光他一个人这样做,街道其他两位河长同样没闲着。“今年头一年落实河长制,街道先从规范工作机制入手,建立了‘河长制’明确河道管理责任。”按照职责,一周至少3次会巡查河道上的污水垃圾排放、违法建设等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并向上级河长报告。
两公里的河道,由三位河长来管理,对于街道层级来讲,就像多了几个监督河道的“眼睛”,原先受限于人手等多方面因素,很难做到时时监督,如今哪儿有什么情况能够立即通知上一级管理层。
不仅如此,左家庄街道每月还会定期开展“河长”环境日活动,陶卫东会组织辖区居民志愿者和社会单位一起清理垃圾,维护河道两岸环境。记得头一个活动日,清理了好几吨的无主垃圾。“这样的行动特别好,不会让亮马河疏于管理。”陶卫东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亮马河左家庄段毗邻着昆仑大厦、京城大厦等10余家社会单位,垃圾、排污等问题一直是河道环境治理的一块顽疾。经过半年多的治理,如今亮马河岸边再也看不到随手丢弃的垃圾,再也看不见露天烧烤的痕迹。亮马河的水质愈发清澈,周边的湿地植物也更加郁郁葱葱,这不,候鸟迁徙的季节,野鸭戏水成了这里的一道绿色生态美景。
更让陶卫东欣慰的是,河道的治理工作得到了辖区企业的大力支持。文章开头提到的休闲广场就是岸边企业启皓大厦出资建造的。站在大厦高层的玻璃窗边向下俯视,亮马河段的美景尽收眼底。
休闲广场的所在地段原本是一个“三不管”地带,多年闲置的空场成了一个无序、杂乱的停车场,垃圾随处堆放。如果把这块空地改造成一个河边休闲广场,不但美化了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启皓大厦的周边环境。于是,这家企业便和水务局合作,积极出资参与亮马河绿化工作。
环境打造好了,维护工作同样不可忽视。这不,最近,在街道的号召下,启皓大厦率先作则,划定好自己的维护范围,加入到了河道保护的行列。
河道整治工作单靠政府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调动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参与治水。据陶卫东介绍,左家庄街道已经开始跟其余沿河企业签订河道版的“门前三包”协议,涉及河道的生态、卫生、安全等问题,企业一经发现,要立即报知河长或水务部门。
陶卫东相信,通过多方资源的整合,可以丰富“河长制”的内涵,也是河长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河长制的高标准落实,亮马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靓”马河。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李学志:动员全村参与环境整治 美丽清水河引来白天鹅
清水河密云区北庄镇朱家湾村段河长李学志。
今年3月,密云区北庄镇朱家湾村北边的清水河水面迎来一群罕见的“贵客”——野生白天鹅。连续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十余只野生白天鹅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觅食,犹如一群水中的“白精灵”……
说起当时的场景,身为密云区北庄镇清水河流域朱家湾村段村级河长李学志脸上满是得意,“野生白天鹅对栖息地环境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它们的到来也足以证明我们的水域生态环境非常好。”李学志告诉记者,这几年到清水河落脚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有野鸭、鸳鸯、大雁等。每次发现有野生动物落脚,镇里都及时通知沿途各村,避免附近村民打扰或者影响环境。
据了解,清水河位于密云水库流域,由大城子镇北沟村入境,流经密云大城子镇、北庄镇、太师屯镇,从太师屯镇上金山村进入密云水库,全长36.3公里,总流域面积197.1平方公里。而李学志负责的河段为朱家湾村段(即南庄村西到下场峪漫水桥)长约3公里左右。
清水河在进入朱家湾村的必经之路上,穿桥进村,就可以看到桥两侧的水面宽广平静,沿河的柳树和灌木丛郁郁葱葱。“水域环境优美,也是我们村子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从小在清水河边长大的李学志现任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河水里嬉戏玩耍,那时候水位更高,河水也更清澈。”回忆起过往,李学志眼神里流露出浓浓的情愫。他说:“依山傍水而居的老百姓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感情。”
“当然,也会有一个时期,村民和前来游玩的游客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水河旁也曾出现过堆放建筑、生活垃圾的现象。”李学志说,但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密云区自上而下的环境整治措施越来越强,修河坝、查违建、清垃圾,一系列措施之下,清水河畔的环境,也在一天天发生变化。
李学志告诉记者,几年前,朱家湾村就专门设立了村级护河员队伍,4名护河员每天都会在清水河畔进行监督、巡查,对于村民乱搭乱建,乱堆建筑、生活垃圾的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对于外来游客沿河烧烤、乱丢白色垃圾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李学志说:“我们的村干部和党员同志,也会自觉的加入到巡查队伍当中,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在朱家湾村,每月8日,村里的党员同志们还会集中组织党员活动,义务沿河捡拾白色垃圾,全村79名党员,每次活动参加人数都超过50%。
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朱家湾村的村民也在慢慢感受环境好所带来的新变化。“这几年,因为环境优美,清水河畔吸引了很多密云城区乃至北京城区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这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开起了农家院,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李学志说,“我们常常提醒老百姓,这些经济效益是优质的环境带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维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如今,在全体村民的共同维护下,清水河畔早已实现了河湖周边无垃圾渣土、无违法排污、无新增违法建设、无集中漂浮物、无水体黑臭、无盗采盗运的管护目标。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绿树成荫、水鸟飞舞,是傍晚络绎不绝的散步人群,是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韩台山:6年苦功,只为一湾碧水
锥石口沟延庆区大庄科乡铁炉村段河长韩台山。
人们都喜欢到水边走一走,看一看碧波荡漾的水面,在美丽的风景中放松心情……而如今,对铁炉村的村民来说,一出家门就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这归功于他们6年的不懈努力。
韩台山在延庆区大庄科乡铁炉村已经当了6年的党支部书记,今年他又多了一个“头衔”——河长。其实,自打担任村书记以来,他始终奋斗在治水第一线,将一条臭水沟,治理成一湾碧水。可以说,他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河长,每天的巡河已成了日常工作习惯。
铁炉村在大庄科乡是一个有300多人的村子,锥石口沟铁炉段长约5公里,环村而过。从前,由于河道长而弯,两岸植被茂盛未清理,再加上村民护水环境意识薄弱,致使岸边树上、河面到处漂浮着白色垃圾,河岸常年堆放垃圾,河道杂草横生,河水黑臭,极大影响了村容整洁。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台山明白,要改变村的面貌必须从治水开始。
2012年,他动员党员、村民代表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清理河道。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村民热火朝天开展了清河行动,将河面漂浮垃圾、丛生杂草及堆了几十年的垃圾清理干净,共清理了废弃物100吨左右。河道渐渐有了原来的样子。
自2012年起,韩台山就带领着大伙儿不断为建设河道努力着,积极申请风沙源、一事一议等项目,共修建挡水坝5座,蓄水池9座,蓄水量达4万方,解决了村民夏季灌溉困难的问题。另外,为了更好地美化河道,他充分发挥山区村庄优势,带领大家搬运废旧石块,摆放在河道两岸,普普通通的山石瞬间变成了高大上的观景石,同时又在两岸栽植绿化树木,花卉等,绿化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2015年,韩台山向乡政府表达了自己治理污水的想法并提出修建污水处理厂的申请,在区、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铁炉村于2016年9月份开始修建日处理能力可达100吨的污水处理厂。截至目前,污水处理厂主体已完工,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韩台山说:“有了污水处理厂再也不用担心污水乱跑了。”
6年苦心经营治理,河岸变美了,河道变通畅了,河水变绿了,村民护水意识提高了,村庄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台山笑着说:“现在有了‘河长制’,我们村护水治水也有了制度保障,村民干劲更加十足了,大伙儿都不再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了。水变美了,游客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心里美着呢。”
当上河长之后,韩台山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每天都要到河边巡视,哪有垃圾及时清理,有来钓鱼的及时劝阻,尤其是在汛期,他还要负责河道的安全……他说:“改造这条河不容易,一定要守护好,这是我们村的宝贵资源。把铁炉这段河水治理好了,我们就能为下游昌平输送清澈的水源。”
根据新农村搬迁政策,铁炉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一栋栋别墅,让城里人很是羡慕。如今,踏进铁炉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湾碧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只见河面没有一丝杂物,岸边山石伴着苍翠的树木……远观铁炉村,俨然像是一幅“人水和谐”的山水画卷。
□本报记者 陈艺 文/摄
王班:巡查河道一个来回就是4公里
天河怀柔区宝山镇菜树甸村段河长王班。
河水缓缓地流淌着,清澈见底,岸边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就是天河环绕怀柔区宝山镇菜树甸村的情景。
“河流清澈再现生机,处处鸟语花香,这与区里推广河长制分不开。”怀柔区宝山镇菜树甸村支部书记、主任、河长王班说。王班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怀柔人,在菜树甸村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今年实行河长制后开始担任河长。
王班告诉记者,天河绕菜树甸村的这一段河道总长2.03公里,分为两段进行管理,一段1公里,一段1.03公里。河道最宽处约35米,最窄处10多米,现在河道里有水流过,水面约八九米。
“每周日上午或者下午,我和小组成员会一起沿河道检查,一个来回就是4公里。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及时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上报镇里。”王班说。
原来,没有推行河长制之前,天河菜树甸村段有不少私搭乱建的建筑物。经过王班和同事的检查,发现有150多平方米私搭乱建的建筑物,零星分散在2.03公里的河段上,涉及11户人家。检查回来后,王班一一做了台账,并向上级汇报。
“这些私搭乱建有七八年了,主要是村民承包土地建猪圈养猪,建羊圈养羊,要拆除并不容易,需要动一番脑筋。”王班说。
王班告诉记者,今年怀柔区要创建文明城区,要对环境进行整治,加上河长制的推行,王班认为两件事情可以形成合力来做。村委会为此召开了党员大会和社员大会,号召党员带头行动,私搭乱建涉及党员家里或者亲戚的,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自行拆除,拆除完毕后还要主动清理环境。在党员的带领下,天河菜树甸村段的私搭乱建建筑物得到了拆除。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党员和社员对拆除后的环境进行检查评分,看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是否符合创建文明城区和河长制的要求。两个月不到,11户私搭乱建的农户很顺利地配合着拆除了私搭乱建物。
“没有环境整治前,村民养猪、养羊的粪便,就直接排泄到天河里,臭味很大。如今清理后,没有污染排入河流,河道两岸干净整洁了,空气也清新了。”王班说。
“现在每次巡视河道,一看着就美美的。”王班说。河岸两边清理整治后,王班和同事依然保持着每周日巡查河段的习惯,一旦发现有人将塑料瓶或者化肥袋子扔进河里,他们会立即捞起来,随时保证河道和两岸的清洁。此外,王班和同事密切监视河道,禁止人们从河道里采沙,禁止村民往河道里倾倒垃圾。作为河长,河流清理拆除私搭乱建后,还将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
作为村支书,王班还惦记村里贫困户脱贫的事情,目前菜树甸村还有37户82口人是低收入贫困家庭。分析村民贫困的原因,王班告诉记者,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或因残。因此,王班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村民脱贫。
“到时我将召集低收入户、有劳动力的去干力所能及的活儿,让他们参与环境绿化,这样可以让他们增收,帮助他们脱贫。”王班说。王班还希望在天河绕菜树甸村修建一些景观,打造百姓休闲之处,这样让村民生活得更美好。
□本报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