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燕:坚持梦想 让“不可能”变成现实
2017-04-07 作者:李婧 来源:劳动午报
吴春燕说,她五岁的时候在妈妈单位的舞台上表演独唱《燕子来了》,“小燕子穿花衣”这一句刚唱出来,突然停电,舞台成了一片黑暗的孤岛。台下的观众像暗夜中的潮水般躁动起来,黑压压的一片,“怎么回事儿”的杂音此起彼伏。扎着两只小辫子的吴春燕抱着没有任何扩音功能的话筒继续唱着“年年春天来这里……”。观众渐渐安静,一曲唱完,掌声响起。与妈妈一起工作的阿姨说,“你家燕子是吃这碗饭的料儿,一点都不怯场。”
吴春燕和妈妈都没想到,这位同事阿姨竟言中。
多年以后,吴春燕坐在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办公室里,依然能记得那一年自己唱歌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怕。“为什么要怕?我觉得我只要站在舞台上就什么都不怕。”
一个学习金融的学生,却转行投师金铁霖去学习唱歌;
一个年轻的中国歌者,在美国杜比剧场——开演唱会;
一个青年人竞聘北京歌剧团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队出品北京歌剧团的首部原创歌剧……
吴春燕说,她的生命里经历了太多不可能,但坚持下来,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银行职员自己找路学音乐
3月25日,朝雨浥轻尘,记者在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见到了歌剧团团长吴春燕。她穿着玫红色短款大衣,淡妆、闪钻耳环,虽然窗外天气隐晦潮湿,办公室里的吴春燕却是明艳温暖的。
“我就是爱唱歌,我妈妈也喜欢唱歌,从小就是她教我唱。”吴春燕说。小时候她一直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父母同事和街坊邻居也都知道她是个会唱歌的“小燕子”。小燕子放学、上学都有一路歌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飘过。
有一个聪明漂亮、能歌善舞的女儿,哪个父母能不骄傲?可是让孩子走文艺路,吴春燕的妈妈是不情愿的。“我妈曾语重心长地跟我讲,想让我安稳,不希望我走这条路。他们那一辈人还是认为艺考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去的,可是我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父母不甘心呀。”
其实,吴春燕的父母替她想好了另一条路——考金融院校,以后捧“金饭碗”,一生安稳,衣食无忧。吴春燕不负众望,顺利考取了东北一所金融专科院校,并成为了学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虽然就读金融专科院校,吴春燕说自己还是放不下舞台,聚光灯下那种光彩照人的形象,那些“只应天上有”的优美旋律总是入梦。在校园里的吴春燕感到嗓子总是痒痒的,清晨走在上课的路上唱着,傍晚走回宿舍的时候也是唱着,在学校里表演节目的时候还是唱着。
对艺术的眷恋,加之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吴春燕又一次动了学习唱歌的心思。不仅自己悄悄练声,她还要找老师学专业知识。吴春燕说,她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教授唱歌课程的广告,便拿着报纸寻地址报了初级班。“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课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说着,吴春燕的手指在空中随着旋律摇摆起来,哼出了曲调,“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啦啦啦……唱完,授课老师说,你可以去上高级班了。”吴春燕的言语间跳跃着耳熟能详的曲调和爽朗的笑声。最终,在这名老师的推荐下,吴春燕开始跟随哈尔滨著名声乐教育家杨博亚和李高柔两位老师,学习专业演唱。
师从金铁霖开启歌唱事业
从金融院校毕业的吴春燕成为了哈尔滨某银行房产信贷科的职员,同时,唱歌也成为了她的最大特长,屡屡参加金融行业的表演和比赛,多次获奖,业内也小有名气。“我的命运转折点应该是1998年,那一年我遇到了恩师金铁霖。”吴春燕说。
1998年,吴春燕在一次参加行业内的歌手大奖赛时,偶遇了被邀请来的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金铁霖老师,金老师在那次比赛中担任评委。“我一唱完就跑到金老师的身边,一直跟着他说希望能做他的学生。”得到金铁霖的点头同意以后,吴春燕来到北京。
第一次来到中国音乐学院的时候,吴春燕很是兴奋,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金老师在学校等着她。“我们见面之后,我一路跟着他说着歌曲、音乐,一直跟到教室门口。”一霎那,吴春燕就想替老师把门打开,然后顺理成章地跟着走进去坐下来听课,她觉得自己心跳都加速了。“但是,金老师说您请回吧,9月开学过来听课。”后来吴春燕得知,这间教室里坐着的是一位成名歌手,金老师与对方有单独授课的约定。
1998年9月,吴春燕再度来到中国音乐学院,作为补课生听金铁霖的课,“我那个时候下决心要考音乐学院,要做金老师正式的学生。”
很多人都不信吴春燕能做到——从金融专业到声乐专业,跨度如此之大,犹如生命中的急转弯,吴春燕还是要一搏,她重拾书本备战高考。“那个时候父母也不太理解,但是管不了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吴春燕成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师从金铁霖。原单位的领导颇为舍不得,决定为吴春燕停薪留职。2002年,吴春燕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继续与金铁霖做师徒,正式与原单位断了关系,离开了金融行业。
一日为师,终身教诲。吴春燕说,她前后跟着金铁霖学习了6 年,其实直到现在金老师依然对她的专业甚至工作有指导。“很多成名的歌唱家,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学校找老师指导,如果长时间没有指导,就会‘跑范’。”
2000年,还在中国音乐学院就读的吴春燕参加了第九届CCTV青歌赛,一曲《故乡土 故乡路》打动了评委,获得了业余组民族唱法二等奖。当时,与吴春燕同一届获奖的歌手有龚琳娜、谭晶等,那一届青歌赛也是首次引入综合素质项目,提高了难度。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吴春燕进入北京歌剧舞剧院,正式转行到她朝思暮想的歌唱事业上,2006年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从2001年到2009年,吴春燕连续8年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职业生涯就此开启。“爸妈终于从不支持转变到不干涉,最后变成支持,每年春晚都熬到我出场才睡觉。我一直是午夜钟声敲响后的那个节目。遗憾的是,那8年年夜饭不能在家里吃了。”
做爱心歌者 为百姓演出
“我们做演员的其实不容易,比如参加春晚,家里人都等着看呢,突然前面的节目延时了,你的节目就有可能被砍掉。我就在现场看到了有的年轻演员因为节目临时被砍而流泪。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很激烈,专业上三天不练就要失水准,很多辛酸都不为外人所知道。”
虽然唱歌的道路布满辛酸,但吴春燕却不觉得苦。她说,只要有歌唱,她就是快乐的。无论是穿着精致的演出服,站在金碧辉煌的演播大厅里演唱,还是站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演出,她都是快乐的。
2015年,北京歌舞剧团参加北京文化局组织的“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包括吴春燕在内的几十名演员在延庆、密云等郊区为百姓演出。“我们的演出服都是自己购买定制,价格都很贵。我就穿着一万多元的演出服站在田间地头,因为无论哪里的舞台,我都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到山村演出。
吴春燕说,那段时间早上7点半开始化妆,晚上住在老乡家,吃农家饭。一天四场演出,中午晚上都得带妆吃饭。“晚上演出,照明用的大灯吸引了很多小虫子,直往嘴里钻。那一张嘴全都进来,一闭嘴味道好极了。”吴春燕嘻嘻哈哈地说。
吴春燕谈起老乡家里的白薯、豪华演出服上的泥污,她都是开心的,但是谈到“母亲水窖”,吴春燕的声音暗淡了下来。
吴春燕是全国妇联“母亲水窖”爱心形象大使,2012年,吴春燕在昆明举办了“渴望 ——吴春燕‘母亲水窖’独唱音乐会”。“2011年云南大旱。我们去调研,一位母亲说,以前没有水窖的时候,要背着水篓走十公里到一处滴水的泉眼。要看着水一滴一滴地流到水篓里再背回来。孩子在家不放心,所以有时候还要背着孩子去。”吴春燕说,她专门到这位母亲的家里看到了水窖,“其实就是攒雨水的一口窖,并不是水井。雨季的时候,把屋檐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存到水窖里,旱季的时候使用。”
吴春燕对旱区生活感到震惊,她把这位老妈妈请到了“渴望”演唱会的现场,那位老妈妈上台讲述了有水窖前后的生活,双手合十鞠躬感谢政府。看到这一幕的吴春燕,站在幕后眼泪哗哗地流。
那次演唱会共筹集38万元,吴春燕全部捐给“妇基会”用于“母亲水窖”的建设,相当于为当地捐了380口水窖。“一个演员,如何让自己的歌声有感染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有艺德,然后才能谈到专业造诣。”吴春燕说。
力排万难 唱响杜比剧场
在2013年,吴春燕赴美国洛杉矶,登上杜比剧院的舞台,举办了“我来自北京——吴春燕世界巡回演唱会”。杜比剧院位于美国加州,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
对于吴春燕的这场演唱会,许多媒体都以“中国歌唱家首次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举办个唱”为标题,进行了宣传报道。一时间,吴春燕的知名度在美国影响很大。
但是,吴春燕说起这场音乐会,却是“一声叹息”。由于对当地文化和法律的不了解,在演唱会筹备和演出期间屡屡出现问题。
首先是资金链断裂。“我们在策划这场音乐会的时候,是有企业赞助资金的。等我到美国着手做这场音乐会以后,赞助企业却因故资金无法到位了。”怎么办?在国内尚未启程的同事有些打退堂鼓,电话联系吴春燕建议她放弃。“可是我定杜比剧场的两万元美元已经交了,我不能不唱呀。”吴春燕一方面安抚同事,一方面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社会力量的协助下解决了资金问题。
之后,吴春燕又接到了已经谈妥的音响合作方——一家美国公司发来的电邮,主要内容是“此次不能合作了”!这意味着要重新洽谈合作方,从筛选团队到服务价格都得从头开始,而时间已迫在眉睫。这一波尚未平息,接踵而来的是美方要求将近10万美元的“入场费”,这笔巨款肯定是凑不齐的。
“好几次我都觉得我唱不成了,可是,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坚持,会有办法的。”吴春燕说,她和当地的华侨与美方的合作单位一个一个地谈,终于安排好了演出的各项事宜,演出可以如期举行。
但是临近演出开幕,又出事儿了。“最危急的是,在开场前7分钟,观众都落座了,我也在后台带妆准备出场,又有人出面叫停演出,说我们未缴足费用。幸亏有当地的华人朋友协助,渡过了难关。”
终于,2013年10月27日晚,吴春燕盛装出现在杜比剧院的舞台上,演唱会主题是“我来自北京”,序曲是《北京喜讯》,接着是吴春燕最喜欢的《燕子来了》。演唱会上,在国外声名远播的《茉莉花》和美国人熟悉的《木兰从军》,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结尾曲目是《友谊地久天长》,阐明了中国歌手到美国演出的初衷,演出圆满成功。“以前,没有中国人在这个剧场开过演唱会,我是第一个。”吴春燕自豪地说。
演唱会期间,吴春燕的巨幅海报立在杜比剧场门前,吴春燕挽着妈妈的手在海报下合影,曾经力阻春燕走上演唱道路的母亲在海报下笑靥如花。
挑大梁 做歌剧《杜鹃山》项目负责人
2009年,北京歌剧舞剧院改制,吴春燕通过竞聘成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
2016年春节过完后,歌剧《杜鹃山》立项,预定于10月国庆节期间首演,从编曲创作到排练演出,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很多人都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吴春燕却接起了排演歌剧《杜鹃山》的任务。这也是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原创歌剧,吴春燕也是剧团的第一个项目负责人。
歌剧《杜鹃山》由剧作家徐瑛 、胡叠在原著编剧王树元的京剧剧本基础上进行改编,作曲郑冰,导演王冼平,艺术指导韩延文。如何在改变成歌剧后,既能让观众看到熟悉的剧目,又能展示歌剧不一样的魅力?制作团队每天绞尽脑汁。
歌剧的编曲郑冰介绍,改编歌剧《杜鹃山》最大的难点就是在音乐创作方面要有所突破,“因为京剧《杜鹃山》的音乐创作已经达到了艺术顶峰,想跨越这个高度太难了。而且歌剧又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推动剧情的发展,又要有矛盾冲突,还要接地气,创作初期,我很痛苦。”郑冰说,在创作最难的时候,他经常给项目负责人吴春燕打电话,“其实就是发牢骚,说不想干了。吴春燕每次都安抚我,给我鼓励。使我从很抵触、很痛苦地创作,转化为兴奋而有激情的创作中,我认为这对于作曲家来说是最佳的创作心境,对艺术创作很有提高。”
和同事探讨角色。
吴春燕是女主角柯湘的扮演者之一,又是项目负责人,在剧目编排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郑冰介绍,“当时剧组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资金的问题、导演的问题,甚至在排练场还发生了冲突,吴春燕无怨无悔的当个出气口,把大家凝聚成一股劲儿。没有吴春燕的努力,这部歌剧也许不会诞生。”
“我排练时,不少同事到排练现场要找我签字,在演出排练后期,演对手戏的男主角甚至忍无可忍地和我吼,‘吴团长,你在排练厅就是柯湘,出了这个门才是团长!’可是我真的没办法呀,我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我还要解决团里的经费,联系剧场,安排一切事务。”为了挤时间,吴春燕把剧本和谱子复印很多册,在自己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家里床头和办公桌上都各放一套,一有时间就背谱子消化剧本,琢磨角色。
2016年10月16日,歌剧《杜鹃山》亮相天桥剧场。“演出期间掌声不断,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吴春燕说,到最后谢幕时,观众席和舞台上的演员一起流泪……
虽然做了团长,又上了清华MBA,吴春燕说,她依然要做一名演员,“我的目标是,每年举办一场演唱会,尽可能为更多的人演唱。”在微信里,吴春燕的署名是“歌者吴春燕”。
□本报实习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