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老房子穿上加固“外套”改造后卢沟桥北里小区每户变大十多平方米

2017-04-05 作者:张江艳/文 陈艺/摄

  春日的清晨,卢沟桥畔的宛平城沐浴在和暖中。与宛平城一墙之隔,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的老旧小区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已开始施工。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老楼,正换上新颜。
  改造涉及卢沟桥北里2号、3号、4号、10号、11号、15号楼以及卢沟桥南里7号楼,7栋老楼建筑面积总计2.5万平方米,共计438户。在卢沟桥北里小区,正在进行的“外套式”结构加固改造是丰台区首次采用这项技术。穿上加固“外套”的老楼不仅更结实、美观,每户的住宅面积还将增加12到17余平方米。
  穿上“外套”每户面积变大
  走进小区,远远看到绿色的防护网和高高的脚手架,后边一面坚固的水泥外墙已挺立起来。
  这身让老楼更加强壮的“外套”就是小区“外套式”加固改造的施工核心。北京建工四建公司工程部部长贾洪振介绍,其实就是在建筑的原有结构外“套”上一道新的结构。在现场,可看到居民楼原来的挑出阳台已被全部拆除。项目团队沿着楼体的南北两条边沿打下54个桩孔,桩孔完成后把钢筋笼放入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54根桩基。在此基础上,原有楼体南北两个立面外各浇筑起一道混凝土框架结构。
  贾洪振说,植入钢筋到原有楼体结构内,是为了让新老结构通过钢筋的强大拉力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整体。同时原有外墙到南北两侧新立起的外墙距离分别为1.5米和1.5米或2.1米,这多出来的空间也就成为各户住房中的新增面积,根据户型不同,改造后每户将增加12到17余平方米。
  居民为建设方竖起大拇指
  尽管腿脚不方便,85岁的陈友善老人隔三差五就会踱步到施工现场,看看自己的家变成什么样了。在改造样板间,当他看到59平方米的房子改造后将多出17平方米,直跟建设方竖大拇指。
  陈友善是老党员、老兵,还是老楼长,40年前就到卢沟桥北里小区居住,虽然对家有感情,但老楼冬冷夏热、雨天漏雨、建筑质量差,让他和其他老街坊一样觉得居住舒适度较差。改造后,平屋顶将改为坡屋顶,不仅面积大、保温好、不漏雨,连小区绿化、停车、电路、公共设施等都将列入改造范围。
  “这里新增加的地方可以放一张床,老爸再也不用睡沙发啦!”家住卢沟桥北里2号楼的居民李女士在样板间里已开始设计新家的布局了。改造前,李女士与父母、丈夫及女儿一家五口居住在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两居室内。而在2017年冬天到来前,李女士“再多出10平方米的小梦想”就将真的实现了。
  11月前居民将搬回新家
  如果不是走进工地,你很难注意到这里在施工。没有噪音和尘土,使用了最传统的施工方式。
  原来,由于小区地处永定河古道上方,地下多是鹅卵石大小的石头,原有线缆情况也较复杂,这给挖掘桩孔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同时避免施工噪音打扰周边的住户,项目团队决定放弃打桩机,而是采用最传统的传动工具——辘轳。虽然费时费力,但是为了保障改造质量和方便居民生活,项目组坚持采用人工作业。
  参与此次施工的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也被居民称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和谐号”。改造前一个月,项目组在小区内开设咨询室,为居民讲解改造详情。用心的项目组因此和居民关系融洽。
  据了解,此项改造工程预计今年6月将实现外檐亮相,9月前全部完工,11月前438户居民将搬回新家。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