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费者撑起保护伞——消费维权卫士的故事
2017-03-10 来源:劳动午报
当年过六旬的老人因土炕天然气泄露造成严重烧伤,施工方拒绝赔偿时,他们挺身而出;当女士因美容造成脸部过敏,美容店拒绝承担责任时,他们及时相助;当农民工因劳务纠纷衣食无着时,他们为之奔波……因为有这些消费维权卫士的努力和辛苦付出,北京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好。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他们,向他们致敬!
陈义东:做好消费教育 做到防患于未然
延庆区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义东。
“延庆区消协最近几年每年接待的投诉在200到300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起伏,这固然和延庆人口不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受益于我们做的消费教育。”延庆区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义东向记者介绍说。
开讲座、上电视、做广播……陈义东从2001年进入延庆区消协后,就在为延庆居民普及消费知识的道路上奔走疾呼,“让老百姓少上当、不上当,就是我这么多年来的最大心愿。”
陈义东在延庆区消协已经工作了16年,不过他也是半路出家。2001年,陈义东从色织厂的一名业务员,到区工商局负责市场收费管理,再到区消协受理消费投诉,“转行”幅度不可谓不大,不过他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且善于钻研,总能在工作领域打出一片天地。
2003年,就在陈义东进入消协后,他发现自己每天受理的投诉情况都差不多,“当时受理的投诉都能从季节性找到规律,比如春天就是有关种子的集中投诉期,因为大家都要播种嘛。到了夏天可能又是凉鞋。”总是受理重复性的投诉,让陈义东觉得“这件事情不对。”思前想后,陈义东灵光一现,“如果对居民们进行消费教育,让他们知道近期哪个领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这不就能大大降低重复投诉出现的几率了吗?”说干就干,带着自己受理的消费投诉案例,只要一有时间,陈义东便走到村里、社区、居委会为居民们讲课。由于这种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从2005年,陈义东又与延庆区电视台合作,在该台民生类节目《生活全方位》中宣讲具有典型性的消费投诉案例。陈义东笑称,“有人说我当时上电视的次数仅次于县委书记。”
2008年,陈义东又与区里的广播台合作《大众说消费》节目。“我通过这么多途径做消费教育,只要有一个人听,有一个消费受益,投诉慢慢就少了。”陈义东说。而近年来平均每年消协接待的投诉也锐减到了两三百起,这从客观上也说明陈义东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多年来陈义东接触的投诉可谓数不胜数,案例也是千奇百怪。就在年前,延庆附近的八里店一位62岁的老人在用天然气烧土炕的时候,由于施工方施工不当造成天然气泄漏,老人被点燃的天然气严重烧伤。在接到老人的投诉后,陈义东找到了施工方负责人。不过这位负责人矢口否认,陈义东便与其打起了官司。这位消费者只能凭口述但没有证据,这可让陈义东起了急。他来到当日出警的警察局索要出警记录光盘,另一方面又努力搜寻证据。当所有的材料都递到法官面前,法官判定施工方过错并要求其赔付的时候,陈义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如今,走在延庆区的街头,很多人都能认出他,并主动与他打招呼,这让陈义东很自豪。
□本报记者 于彧/文 陈艺/摄
郝海涛:不到两个小时 成功帮消费者维权
通州区消费者协会干部郝海涛。
2017年2月末,记者在北京市通州区消费者协会,见到了专门负责接待、处理消费者咨询与投诉工作的通州区消费者协会干部郝海涛,并一边翻看已经归档厚厚的消费者咨询登记表,一边倾听一个又一个他办理的消费者维权事例。2016年,郝海涛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230件,解决19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1250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咨询1190次。
郝海涛今年48岁,是一名共产党员。2011年底,郝海涛由通州区工商局调入通州区消费者协会,守着一部投诉热线电话,专门负责接待消费者咨询、投诉,一干就是5年。“目前投诉手机、家用电器,以及投诉健身卡、美容卡、各种培训的消费者很多。”郝海涛说。
2016年年底,在首都机场上班住通州的王女士打电话投诉,她在通州一美容店办了张3000元的美容卡,只做了一次,脸部就过敏,不得不就医。她要求美容店退卡内的余款,遭拒。郝海涛按王女士提供的电话找到美容店,店里负责人称与王女士签有美容协议,余款不能退。郝海涛说:“协议我看了,不是工商局规范的合同文本,是你们美容店制定的不规范协议,未对消费者负责,如果你们想长期经营,就要积极协商解决,否则打官司一旦你们败诉,声誉肯定受损。”尽管郝海涛说了快半小时,美容店仍然不退钱。郝海涛不急不恼地说:“你先把给王女士做美容的技师叫来,我了解一下情况。”郝海涛问技师:“做美容之前,你做皮试了吗?”听到技师说“没有”后,郝海涛又让负责人接电话,接着谈退款。“我们商量一下。”负责人说,态度也有所改变。几秒钟后,负责人便同意三千元一分不少,全额退款。
在郝海涛的手机微信中,记者看到事后王女士发来的微信:“您好,美容院老板已经把美容款项全额退款,在此期间感谢您的帮助,效率真快。”郝海涛回复:“不必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从郝海涛接王女士投诉电话到她发来微信,不到两个小时。
60多岁的尤女士也是一名维权的消费者。2015年4月,尤女士在河北省张家口一家具店买了一组沙发。然而,收到货之后,尤女士发现沙发有异味。之后,厂家来人换了沙发芯,可异味更加刺鼻,屋内已无法居住,只得另找住处。无奈尤女士选择到消协投诉,经过郝海涛与厂家半个多月的沟通,厂家终于将全部货款退给了尤女士。
接到投诉后,郝海涛一般会先向双方了解情况,做调解工作,在双方未达成一致时,绝不让双方在消协见面。这样一来不耽误双方的时间,二来避免双方谈不拢激化矛盾,我们做消协工作必须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不能硬来,要化解纠纷,只要工作做到家,许多难事就不难了。
□本报记者 李一然 文/摄
李新宇:做消费者知心人 树消协人好口碑
平谷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李新宇。
“你们平谷消费者协会真是我们消费者的保护神,我要是早点想着找你们消协,我就不用大雨天东奔西跑地瞎着急了。”一位农民工来到平谷区消费者协会的当面致谢到。这名农民工要感谢的人名叫李新宇,现任平谷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
李新宇生于197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02年,进入北京市平谷区消费者协会工作至今。
农民工上门感谢李新宇的事情得回到初春一个下雨的周末,当时李新宇正带病值班,一个外地农民工因劳务纠纷,衣食无着落,到几个部门讨说法无果,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平谷分局来碰运气。李新宇看到消费者的落魄与无奈,便积极协调,热心帮忙,在不影响正常值班的情况下,冒雨帮助这位农民解决了问题。
李新宇告诉记者,消费者协会的特点是人员少,任务重,所以必须有吃苦、奉献、甘于付出的精神。李新宇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赶进度是常态,消费者协会的工作许多都需要跑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但她从不怕苦怕累,总是积极在前勇于担当。
李新宇常挂在嘴边的话叫做“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夸奖,金房银房不如走进心房”,在日常的消费维权工作中她最愿意做的是消费者的知心人,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把为消费者服务当成自觉自愿的本能活动,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2011年5月,一个外地打工者,购买某品牌T恤,穿着不到2天就开始起球,来到消费者协会要求开具检测推荐信。李新宇了解情况后,耐心地告知消费者检测的必要条件。该消费者当即生气了,“我要检测推荐信,你开就好了,干嘛那么多废话?”李新宇并没有发火,而是更加耐心地给他讲利弊得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消费者明白了,说:“还是你们这些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给我这个大老粗上了一堂生动的维权教育课啊!像你们这样能够真心实意为我们消费者着想的部门不多了!无论这次检验结果如何,回头我都得给你们送锦旗来。”
就这样,李新宇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己的真心、诚心、热心、爱心,温暖着消费者受伤的心,为消费者打造一把维护合法权益的保护伞,铸造一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墙,使每一个来投诉的消费者都有反馈。
除了在发生伤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时维权,李新宇还借助各种宣传渠道,积极普及消费常识,防患于未然。在充分利用工商工作站、绿色通道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发挥辖区大型商超、社区居委会和区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的作用,李新宇和区广播电视台联手,制作消费维权访谈节目,从节目策划、编辑到访谈全部制作,她都非常用心。
李新宇还参与了平谷区消费者协会很多重大投诉案件调解,诸如调解了金海湖1330人的猪肉缺斤短两群体投诉;京郊第一家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及运行;社会化服务创新“先行赔付”等等,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忘我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优秀的消费者权益守护人的职责,做人不作秀、做事不做样。
经过多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李新宇也获得了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先进个人、表现突出消费维权工作人员等称号。
□本报记者 马超
赵梦云:一年为消费者 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
东城区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赵梦云。
他是一名在消协工作岗位上干了17年的“老兵”,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放在第一位;他是一名维权战士,凭借熟练的调解技巧,多次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仅2016年一年,他就接待来电来访投诉咨询多达近800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他就是北京市东城区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赵梦云。
众所周知,消费维权工作是个“苦差事”,情况复杂,难缠事多,但赵梦云却从不嫌弃。他办公室里的投诉热线电话几乎每天都会响起,有时候,赵梦云一天就要处理四五起投诉,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然而,对于每一起投诉,赵梦云总是耐心细致地调解。
2015年夏天,家住在东城区东直门内的戴老先生,因附近的联通信号塔取消了信号发射,导致戴老先生的联通手机不能正常接打电话。与联通公司交涉后,得知是由于合同到期,停止发射信号,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能买一部4G手机。”“明明是联通公司的问题,但是让我们消费者自己解决,这是强词夺理嘛。”戴老先生很是不能理解。时间过了半年,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于是,戴老先生找到了东城消协。赵梦云接到投诉后,积极调处,多次与双方协商。“没想到,10天的时间,就只有10天,消协的人、联通技术部的人来了两次,问题解决了。”戴老先生说,“最后,联通公司赔了我一部4G手机。”
17年来,赵梦云每年“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以及“3·15”期间都坚持在第一线值班,用敬业和真情诠释着一名消协人对事业的忠诚和挚爱。
“打铁还得自身硬”,赵梦云时常这样告诫自己。面对错综复杂的消费维权投诉,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研究调解技巧,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练就了一身维权调解的“真本事”。
2015年底,消费者徐女士以500元换了家门锁,但三番五次出现问题,不是进不去,就是出不来。每次事发,徐女士联系该锁行反映情况,但都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徐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诉说了自己的遭遇。12345热线把徐女士介绍到东城消协。“当天就是赵主任接待的我,那会儿我不知道他是主任,跟他说了2个多小时的话,赵主任一点都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徐女士说。
随后,赵梦云立即展开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情况,并在一个周末约谈了锁行经理。经过赵梦云的反复协商调解,锁行最终同意为徐女士更换了一把新锁。
“消费维权工作牵扯消费者和经营户,更牵扯法与情,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灵活运用调解技巧,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赵梦云如是说。
为了提升消费调解效能,赵梦云通过学思践悟,大胆提出加快东城区消协调委会建设的工作设想。在他的努力下以及各方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这一设想很快实现。2011年,东城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北京市首家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了推动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赵梦云很快就成功主持调解了两起消费纠纷,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无声无息的付出;没有丰厚可观的收入,只有尽心履职的自豪;没有对平凡岗位的抱怨,只有对职业的热爱。“作为一名消协的工作人员,责任心最重要。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爱这一行,心里装着百姓,工作不能懈怠。”赵梦云朴实的话,感动了消费者,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十七年如一日,不忘初心,默默奉献,赵梦云用行动践行着一个消协人的承诺。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
郑寒冬:解决老百姓的急难事就是做善事
房山区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郑寒冬。
郑寒冬2003年毕业后就来到消协工作,刚开始是跟着老师傅学,几年后开始自己独立接单子。如今,已经是房山区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的他,对于接待投诉也有了一份自己的心得。
“消费者投诉的案件涉及五花八门,电话、上门来访的都有。解决老百姓的急难事,这就是做善事。看起来可能是一件不重要的小事,但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在一点点地累积着。”
“我前两天买了一台电视,电视里人头发是黄颜色,嘴唇都是紫颜色。可厂家来看了,居然说这电视没问题,我也不知道找谁了,可这也确实没法看啊。” 一天,郑寒冬接到家住燕山的60多岁的孙阿姨打来的投诉电话,电话里能听得出来,对方又气又急,还充满着无奈。
原来,孙阿姨前不久在一家电器商城购买了一台32英寸的液晶电视机,可是电视图像的颜色总是不对。孙阿姨找到电器商城,商城派这家电视机品牌的售后上门检测。孙阿姨说,对方带了一个DVD机器,插到电视上,播放出来的画面是正常的。因此,厂家断定,电视机没有质量问题。
“他们说没问题,但是在我们家这电视就是没法看啊。”听着孙阿姨讲述完事件经过,郑寒冬说自己先是一愣,他虽然经手过不少有关电视机的投诉案件,但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是不是您家电视信号的问题,您可以找找给您家提供有线电视的售后。” 郑寒冬凭着经验,向孙阿姨给出了建议。
可没过几天,孙阿姨又找到郑寒冬,告诉他有线电视的来看过了,说电视信号也是没有问题的。
“我有个印象,燕山的电视信号跟城里的制式不太一样。当时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电视和信号不匹配的问题。”郑寒冬告诉记者,由于电视机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已经超出三包范围,如果从厂家的角度入手,相应的手续对于上了年纪的阿姨来说显得有些繁琐,处理时间也会更长。
“既然商品没有故障,即使是我们消协也没有权力要求厂家必须给退货。但是问题摆在这,只能是通过呼吁商城对消费者负责。”因此,他经过几番思考,决定从这个大型的电器商城入手。
经过几次沟通,反复向商场的售后人员阐述情况,并建议商场带着其他品牌的电视机样机,上门为老人检测是否匹配。最终,商场的经理同意了。正如郑寒冬预料的那样,电视信号和这个品牌的电视不匹配,换个牌子电视后,显示就正常了。商场也顺利为老人更换了电视机品牌。“太高兴了,这问题可算解决了,谢谢你啊。”孙阿姨再次打来电话,一番话让郑寒冬也觉得很开心。
“投诉到我们消协的案件,肯定都是不太好解决的。孙阿姨的事情过程虽然比较周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都会尽力去做,看到大家对我们的认可,我们的工作也就做到位了。”郑寒冬微微一笑说到。
作为没有执法权的机构,消协做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执法部门,参与检查、记录,帮助消费者调解矛盾。想要把工作做好,就需要更多的工作技巧。在郑寒冬看来,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要耐心,耐心为矛盾双方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就是要用心做事,理性待人。“要是真心地替对方着急。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也都会配合你的工作。”
□本报记者 刘欣欣
赵宗武:“绿色通道”打通双方沟通桥梁
密云区消费者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宗武。
“一直以来,我们都本着‘百姓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宗旨,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消费者服务,依法真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59岁的赵宗武任职密云区消费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他做事认真,待人热情,在密云消费者协会工作的9年时间里,帮助无数消费者维护了合法权益,带领近20人的队伍,在密云区域内创造了十分和谐的消费环境。
赵宗武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来到密云消费者协会任职,他就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三个不因”工作准则,即:“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忙而推脱、不因事难而弃之。”“只有抱着这样的维权理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赵宗武说。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赵宗武在做好消费者维权工作的基础上,开始想尽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在密云营造起和谐的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和谐了,老百姓才能真正得到实惠。”赵宗武一直坚持把消费者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
密云是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行政区,上岗不久的赵宗武就想在种子经营行业有所作为,“经过与密云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我们决定在全区102家种子经营单位中,评选9家‘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赵宗武告诉记者。“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评选工作非常严格,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要定期进行考核,一旦发现企业有所懈怠或不符合相关制度,就一定要摘牌,自省。目前,密云区已评选出了9家示范单位。
“发挥企业的示范作用,可以在整个行业中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赵宗武骄傲地表示,多年以来,密云种子行业的经营投诉记录一直保持为零。
同时,密云消费者协会还鼓励企业积极落实‘消费者绿色通道建设’,“‘绿色通道’的建设是真正履行了企业责任。”赵宗武告诉记者,目前,密云158家商业企业开设了“绿色通道”,建立办事机构,设立专人负责等举措,最大限度地将消费纠纷解决在了企业内部。
“这是企业自律的过程,也是我们倡导的和谐消费环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赵宗武介绍,与此同时,密云还建立了包括汽车行业联盟、民俗旅游行业联盟等很多行业联盟,促进消费环境有序发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让消费维权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对创造和谐消费环境十分有益。”
除了商业服务企业外,面对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企业,密云工商分局和密云区消费者协会则选择以“社会测评”的手段,规范市场。“就拿去年的社会测评数据来说,我们统计共有1.5万余人次关注了此次活动,收集3565份调查问卷,参与评价留言的人数有303人,其中对企业的评价、建议、意见等,共收集了143条。”赵宗武说,测评结果对于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消费过程的满意度。
当然,除了消费者协会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外,消费者自身是否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了解维权知识等因素,也是影响和谐消费环境建设的因素之一。
于是,密云区消费者协会根据密云的实际情况,扎根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近年来,他们已先后开展了消费维权知识进市场、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进村镇、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等“八走进”活动。这也成为密云消费维权知识宣传的特色之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密云区消费者协会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宾馆饭店住宿延时结账”和“宾馆饭店取消谢绝自带酒水标牌”等工作。赵宗武自豪地说:“这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还得到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认可呢!”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