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互动 以437票成功立项 12间临街房变身生活服务中心
2017-02-09 作者:陈曦 通讯员 曹蕾 文/摄
日前,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黄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1号店生鲜超市正式开张迎客。此举不仅缓解了周边百姓“买菜难”的问题,更成为了该街道的一次有益尝试。
民意立项
新菜场50天就开张
关注民生问题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办好民生实事是政府对人民的庄重承诺。而民生短板在哪里,百姓自己最清楚。
去年12月,通过楼门院长“千人大会”、微信公众号、来信来电等方式,西长安街街道面向居民推出16个选项,征集2017年度拟为民办实事的意向。最终,4805人次现场投票、线上352人次投票提出意见建议,其中,新建菜市场以437票成功立项。
西黄城根南街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腹地,辖区人口密集,但这一地区生活性服务业用房极为紧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态布局不合理,给周围居民造成很大不便。
“西黄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1号店生鲜超市,从立项到开张仅用了50天时间。我们本着‘街道怎么干,群众说了算’的原则和理念,积极回应百姓期待、兑现惠民承诺,将民生实事不断提挡加速,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在“1号店”门口,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表示。
260平方米
满足百姓日常所需
据介绍,西长安街街道12间临街房总建筑面积1066平方米,依次编号为1至12号,目前投入使用的“1号店”金质生活西黄城根店经营面积约26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产品结构以满足百姓日常所需为标准、以百姓厨房为重点,以生鲜菜站为核心。
记者在现场发现,“1号店”首层主要经营生鲜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熟食豆制品、低温乳品等,满足老百姓日常所需。二层则主要经营北京特色商品糕点小吃、粮油副食及部分百姓日常餐桌家居必需用品。
“食品类商品引入了不少北京特色商品,常规的米面粮油、酒水饮料等也以品牌性为目标,突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的大品牌、老品牌。”“1号店”相关负责人介绍。
引入互联网+
特色店将陆续开张
此次,西长安街街道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源服务民生,与驻区部队协商,借用其位于西黄城根南街36号12间临街房,建设西黄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全部用于完善地区生活性服务业态项目和街道公益性服务项目。
除生鲜超市外,西黄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邻家24小时便利店、阅读空间等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街道将统一为周边居民办理优惠卡。
记者获悉,西黄城根南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将重点引入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经营模式,其中6号店的“U我”社区生活服务体验中心,将引进“互联网+民生服务”;7号店为互联网+家政服务;11号店将主打互联网+再生资源;12号店主打互联网+旅游展示。“希望通过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用科技手段为居民带来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