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地下再生水厂 地上湿地公园 槐房再生水厂正式通水运行

2016-10-28 作者:杨琳琳

  昨天,地处南四环外的地下深处,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的北京排水集团槐房再生水厂通水运行。这标志着由北京排水集团承担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267万立方米/日提升至417万立方米/日,传统污水处理设施转变为现代化生态水厂,中心城区水污染治理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也让南城市民家门口再添鸟语花香。
  水厂建成等于省240亩土地资源
  听着哗哗的流水声,看着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令人情不自禁沉浸在这美景中,然而你能想到吗?在这美丽的湿地公园之下是一个亚洲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地下全封闭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
  据悉,这片占地18公顷的湿地将与槐新公园连成距离天安门最近的南城湿地景观,湿地公园还将向市民免费开放。
  槐房再生水厂是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化生态水厂,建成后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全地下再生水厂,与传统的地上再生水厂相比,这座水厂相当于节约了240亩的土地资源;其构筑物全部建设在地下,实现绿色生产,后期运营也不会影响周边居民。
  中心城区主要河道将告别水污染
  2013年,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按照《方案》任务要求,排水集团作为北京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主体,承担市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新建和改造任务,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
  随着槐房、清河第二、定福庄和高安屯等4座新建再生水厂,和原有的高碑店、小红门等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7万立方米/日,每年可生产再生水量近10亿立方米。新建和改造的全部水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四类水体,出水标准全国最高,北京市中心城区主要河道将告别水污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在全面完成本市“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北京排水集团正在加快实施本市“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项目建设。将在今明两年以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歼灭战为核心目标,以实施截污纳管工程为重点,特别是加强城乡结合部区域以及支、户线的污水收集,建设污水管线302公里,努力实现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全覆盖,全面落实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快再生水管线建设,建设再生水管线 60 公里,提高污水再生利用规模,向“全回用”目标努力。
  通过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大大增强了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北京排水集团将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成果,全力做好第二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并不断扩大再生水利用。
  排水设施可应对10年一遇强降雨
  北京排水集团实施城区75座泵站升级改造,全面增强了雨水收集、抽升、调蓄和退水能力,改造后的排水设施可应对10年一遇强度降雨。
  通过新建雨水管线、增大管线管径以及增加雨水箅子等,强化雨水收集能力,并改造提高泵站抽升能力,抽升能力由升级改造前的38万立方米/小时提升至72万立方米/小时;建设调蓄池,既实现削峰、缓解内涝功能,又可积蓄雨水,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计划修建61个调蓄池,蓄水能力将达到21万立方米,接近陶然亭湖的蓄水量。目前已建成55个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19万立方米。
  防汛设施能力的大幅提升,在2016年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本性解决了莲花桥、左安门、五路居、西南三环铁路桥等一批逢雨必涝的老积水点问题。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