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长征主题展览人气爆棚
2016-10-12 作者:盛丽/文 陈艺/摄 来源:劳动午报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多日来,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到这里参观。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展览引发观众共鸣
10月1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附近聚集了很多准备参观的观众,大家有序地走向博物馆西北门。人群中,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带着小孩前来参观的80后夫妻,还有身穿黄色服装的文明引导员和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者。
“我们是集体来参观展览的。”一位文明引导员兴奋地说道,她来自石景山区,这次一起参观的有3个队伍的50余名文明引导员。在参观的过程中,这些文明引导员始终保持着相当高的热情。
“你看,这是任弼时在长征中使用的印章。”站在展台前,两位文明引导员边仔细看展品,边讨论长征的历史。
记者注意到,展出的照片、文物等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这不是咱们小时候听过的《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在一幅展画前,从事教育工作的李女士和她的同事讨论着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这幅题为《金色的鱼钩》的插画,作者是柴山林。整张画作,线条并不复杂,但是画中的人物不论是神态还是动作,都描绘得很生动。在插画下面,三行文字也为参观者讲述了画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文字是这样记录的:“红军过草地时,由于严重缺粮,许多人面临死亡威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好伤病员,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熬汤给他们补身子,自己只吃剩下的骨头和草根。炊事班长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候牺牲了,战士们把他用的鱼钩珍藏起来,带出草地,因为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看过这段文字,李女士很有感触:“我回去要再给学生们讲一遍。”
珍贵资料再现历史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粉碎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随着讲解员的解说,观众缓步走入展厅。
红军战士王加忠过草地用过的水壶、红一方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半截皮带、红军挖野菜的小刀……在主题展览中,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到不少照片和文物,还可以通过主题景观,全方位的感受长征时期的重要战斗、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展览中,丰富的文献图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逼真的主题景观,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这些的展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展示的资料种类也很广泛,有很强的带入感。”观众冯先生赞叹道。
据了解,展览共分“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个部分,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
展览以时间为序,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精心遴选了“七根火柴”“金色鱼钩”“半截皮带”等经典长征故事,精心设计了“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景观,通过275张照片、252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图表、油画、雕塑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参观人员络绎不绝
参观的人群中来自不同的行业,很多单位都将这次展览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据了解,国庆节期间,“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迎来观展高峰,单日参观人数达到6300余人。开展9天,观众总数已近6万人,其中包括近100场集体参观。
参观过后,不少人在留言簿上写下体会。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梁先生写道:“参观展览后,深切了解到革命先辈的事迹,深受教育。”45岁的公务员王女士写道:“长征精神不朽。”来自山西的18岁学生小赵写道:“传承长征精神,中国加油。”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期间免费接待集体参观,参观时间为每天8时30分至17时,16时30分停止发票和进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