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之家”两代人建设一条铁路 父子同在一项目两年未曾见几面
2016-05-11 作者:通讯员 赵桂军 梁永胜
“我们圆了闽、赣、皖人民的高铁梦,就是没能体验这条高铁,也没有在工地合过影……”老铁道兵李亨明和儿子李恒、儿媳李玉亲手建造的合福高铁已经开通近一年,回忆建设历程,李亨明说,可以用饱含艰辛来形容。
父子通话内容多是工作
李亨明于1980年入伍铁道兵第七师,参建过青藏铁路,兵改工后,在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当过政工干部,参建过太中银铁路、向莆铁路等重点工程。李恒从小就随父亲去过工地,2007年自太原城市学院工民建专业毕业后,和父亲走到了同一个单位。
2013年9月,一声捷报,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又中标了,公司承建了京福高铁建瓯西站、南平北站、古田北站、闽清北站。李亨明和李恒也一起调到京福项目部,李亨明在建瓯西站工区任党支部书记,李恒在闽清北站工区任安全员。然而,两个工区相距数百公里,父子俩在该项目两年也没见过几次面。
建瓯西站工区,光秃秃的山上,挖掘机在忙碌地作业,要挖掉一座小山,建高铁站房。工区一上场,李亨明就勉励职工:“从现在起,大家心里要转动工程倒计时针,担起责任!”他带头做好现场协调,理顺外围关系,保障顺利施工。福建天气说变就变,打桩施工有条不紊,李亨明每天连夜值班,坚守工地。站房主体施工难度大,他勉励技术员,“把工程当事业干,严抓安全质量!”这也是他对李恒的要求。
虽然工区相距远,李亨明抽不开身看望儿子,但他隔几天就给李恒打电话,说的内容也多是工作:“每天要早起,安排的事要抓紧落实!”“安全管理要细而又细,决不能有任何闪失!”……在他鼓舞下,李恒进行着每天忙碌的工作。“我负责管试验、管安全,有很多值得学!我听从父亲教诲,直面困难,一个劲往前冲!”李恒回忆,为了工作,他每天仅休息3个多小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他知道了规范脚手架怎么搭,怎么规范用电。在进行铰丝锈补刷中,他还自学调漆工艺,确保了施工质量。由于连续紧张、劳累的工作,有好几次,他都累得病倒了。“不过,看着工程平稳推进,心里踏实了很多。”
“儿子带来个好媳妇”
“父亲跟别人闲谈,总把我的婚事当佳话,这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李恒回忆,他于2014年结婚,婚前,他和李玉从太原骑摩托车历经8天到福建工地。当时,他对李玉说:“选了建筑这行,天南海北不着家!你愿意跟我去福建吗?”李玉说:“愿意!”2013年12月,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二人说走就走,连围巾都没戴,李玉拿他的秋裤当围巾。一路下来,两人挨冻受饿、灰头土脸,经历许多艰难,但心里美滋滋的。二人辗转多个省市,行程8800公里,终于到了工地。
“此次经历,让我俩体会到了筑路人的艰辛,更加珍惜彼此的爱情,也给了父亲一个惊喜!”李恒回忆,“我开始带着李玉去工地时,是瞒着父亲骑车去的,等到了建瓯,才告诉他,我们已经到工地了。见面后,爸爸可高兴了,领我们好好地吃了一顿,还逢人就讲,‘儿子带来个好媳妇!’。第二天,我俩翻越五座山,才去了闽清北站工地。”
为陪丈夫孕妻住进工地
“跟我老公在一起,在哪儿都行!”李玉微笑着说。婚后,小两口便在工地扎下了营。不忙时,李玉就帮工区去县城买菜。“最期待的事,就是等老公他们,中午等,晚上等,盼着这一班人回来吃饭!”李玉回忆。尽管工地艰苦,李恒还买了一个投影仪,忙里偷闲,和李玉在简陋宿舍共赏影片,其中就包括记录片《永远的铁道兵》。也是在这个工地,李玉怀孕,并大着肚子陪李恒度过了最艰苦、最辛苦的时光。用李恒的话说:“作为铁道兵之子,我不怕苦!还有妻子伴我修高铁,再苦也是甜!”
和李亨明一家一样,正因为有了公司人的卓越奉献,公司承建的四座车站成为了沿线精品车站,与闽江秀美,与武夷争艳,迎来合福高铁开通。李亨明对李恒说:“你的事业在中国铁建,要传承好铁道兵精神,服务祖国高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