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困难职工在此感受工会温暖——北京康复医院打造工会服务品牌纪实之二
2016-03-29 作者:陈曦
2015年,在市总工会权益部的协调下,北京康复医院为全市3014名困难职工提供了免费体检与咨询服务,同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14份,更为远郊区县的困难职工提供了上门体检服务。医护人员们专业的素养、贴心的服务,受到了基层工会组织和困难职工的一致好评。
搬运设备
“女汉子”不输小伙子
“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困难职工已经很多年没有体检过了,甚至从来都没有体检过。不体检的原因,一方面是觉得从家到医院的路途遥远,另外一方面是对体检不重视。所以这次我们就希望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北京康复医院劳模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刘颖告诉记者。
刘颖介绍,如果困难职工居住在医院周边的地区,医院会派车把他们接来进行体检。如果是远郊区县,他们就会带上各种设备,进行上门服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北京康复医院先后组织5批医护人员100余人次,赴房山区、平谷区、门头沟区、顺义区、密云区等地的职工服务中心,为当地困难职工提供了上门体检服务。
“别看我们医院里这些护士大多是年轻姑娘,看上去柔弱无力,可她们都觉得自己是‘女汉子’。”刘颖笑着说,很多医疗设备确实挺沉的。就拿B超机、妇科检查床这些来说,正常情况下,也得好几个小伙子才能抬动。上门体检时,我们的娘子军一样也得抬下体检车,安置到合适的位置。
除了护士,医院的专家也很辛苦。远郊区县路途遥远,而且很多体检项目又要求职工空腹,为了合理安排职工的体检时间,他们每次出发的时间都很早,经常是早晨5点多就要到医院集合。“夏天可能还好一点,冬天,那个时间,天还是黑的,可是我们的专家没有一点怨言。”刘颖说。
细致服务
老人独自体检护士相陪
在顺义区开展的上门体检活动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职工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般参加体检的,上了年纪的都有人陪着,但那位老先生来的时候是独自一人,而且腿脚不方便,走路有点跛,所以他一进门,我就注意到了。”陈艳琴说。
于是,陈艳琴连忙上前询问,这才知道,老人患有糖尿病,而且出现了并发症,现在常年透析,经济状况不太好,很多年没有体检过了。整个体检过程中,陈艳琴都搀扶着他,耐心地讲解各种注意事项。由于老人听力不好,很多时候,她还要反复讲解好几次。
“老人不太善于表达,但是走的时候,他却拉着我的手,一直重复说着‘谢谢’,我也很感动,感觉到我们的责任很重。”陈艳琴动情地说,“我们是代表北京康复医院,更是代表北京市总工会来为困难职工送服务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周到、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工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并感觉到温暖。”
陈艳琴告诉记者,她是2005年来到康复医院工作的,最初来的时候有一点“不甘心”。“我平时接触的就是来体检的职工,可以用到的护理操作有限,开始总觉得这份工作对专业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帮助不大,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慢慢体会到了我们工作岗位的真谛。除了有专业的护理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让体检职工完全了解体检项目的程序和目的,然后可以配合完成。有时候,还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让体检可以顺利进行。”
跟踪回访
督促体检高危异常职工复查
去年,北京康复医院为3000余名困难职工提供体检服务后,经过检查,发现高危异常结果234人。医院按照北京市健康体检阳性统计标准实时进行统计与回访,确诊9名职工分别患有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等。精准的体检结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为相关职工早期确诊疾病、及时就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不是那次体检,我们真是不知道妈妈的病已经那么严重了。”参加了去年体检的困难职工家属告诉记者,“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
刘颖介绍,参加体检活动的困难职工,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而某些项目有高危异常结果的职工,除了体检报告,最少还会接到医院的两次电话。“一次是通知,跟职工说明出现异常结果可能的原因,并督促他们进行进一步检查。之后,再打一次电话进行回访。”
“我们发现,困难职工中超重、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也很高。”刘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有一种误区,觉得这些是“富贵病”,不会出现在困难职工身上,可实际上,这些疾病是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造成的。“比如经常吃肥肉,家里用猪油就容易出现这些疾病。”
医院院长席家宁表示,困难职工如果想到北康就医或者治疗需要,可以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尽快安排合适的医生,费用方面也会考虑优惠或者减免。同时,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分析去年困难职工体检的相关数据,为各级工会组织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健康服务,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