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地铁5号线大屯路东站改造与运营同步进行 改扩建施工安排以分钟计算

2016-03-02 作者:记者 赵新政 通讯员 阮兰庆 谢晓洪

  家住望京的刘女士在南三环上班。以前,她从地铁15号线换乘5号线时要坐过一站,然后乘公交回到大屯路东站换乘5号线。“这样一来,不光耽误时间,乘车费用还要增加两三块钱。”刘女士说:“自1月份以来好多了。车站经过改造,从地下出来沿空中走廊走100来米,就能上到三层楼高的5号线换乘,省时省力又省钱。”
  5号线大屯路东站改造的确给乘客带来了方便,但直接完成这项改造任务的北京住总集团项目经理隋国梁说:把这项设计变成现实太不容易了!
  深夜施工3小时
  清晨现场复原样
  北京地铁5号线大屯路东站改扩建工程项目部,此前已按期完成地铁15号线10标施工任务。2014年底,该项目部又中标大屯路东站改扩建工程。隋国梁介绍说,5号线大屯路东站是一个高架半封闭车站,原设计仅是单条线路的承载量,原有站台每侧只有3米宽的,很难再承载15号线换乘而来的新增客流量。这是2014年年底,15号线向西通至清华东路西口站后,一直通过大屯路东站甩站不停车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想实现顺畅换乘,必须对现有的5号线大屯路东站进行改造。通过研讨,拟定出的改造的方案是:站台从原有的每侧3米,向外再扩展6米。除加宽站台外,站厅上连接东西出入口的通道也要加宽2米,以方便更大客流进出5号线车站。而两条线路站与站之间的连接,依靠一条106米长L形通道。
  该通道从15号线车站最北边的出口引出,渐渐抬高到达北苑路上方,再向北接入5号线车站,之后从南部接入5号线车站站厅。通道主要部分距地面大约6米,这样就不会影响北苑路和大屯路的地面交通。
  在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地铁站进行改扩建,目前国内尚无类似的工程和施工工艺,因此在施工安全和时间上严加限制。这预示着,改造施工只能在夜间有限的地铁检修维护时间段内进行,即每天晚上12点半到3点半间施工,在次日地铁运营前施工现场要恢复原状。
  为确保工期质量,项目部自行研制了运输中梁的“平板车”,在每一工序施工前先进行桌面和实体演练,并在加工基地进行模拟试吊装,确保参施人员熟练掌握每一个工序,并将每一工序的时间误差控制在5分钟内。
  人工托起钢结构
  时间精确到分钟
  想给运营中的大屯路东站“变个脸”不是件容易事儿。外扩之前,先要对车站进行加固,在对站台层两侧侧立柱加固完成后,还得在两根侧立柱上搭起13榀钢结构中梁。
  改造与新建不同,原来的顶棚不能破坏,大型吊装机械用不上。吊车把3吨多重的钢结构吊上5号线轨道上,靠滑轮车运到站台中央。之后的工作则只能靠人力了,施工人员靠三个被称为“手动葫芦”的滑轮,用倒链一点一点提升到空中,再来一个90度旋转,最终给钢结构中梁找到合适的位置焊接到两侧立柱上。
  中梁吊装以夜间占路和大型吊装为安全防控的重点。5号线轨行区上方断电施工、高空作业及站内既有运营设备、设施的成品保护均为施工作业中的管控要点。夜晚作业时,遇到有巡线车通过,作业时间就无法确定。
  时间拨回到2015年4月22日凌晨,当时,车站三轨已断电,第5榀中梁吊装工作正在准备。突然运营方通知,有两列下行方向维修保养车将通过本站,时间不确定。项目部不得不调整原定方案并决定,若2点钟还有车辆未通过本站,即取消本次吊装作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1点18分,第一辆车通过站台,1点43分,第二辆车经过车站。
  作业人员立即行动,用15分钟安装完5吨葫芦,挂好中梁挂钩,起吊到位、旋转到位、小车撤出轨行区、继续起吊到位、拆除5吨葫芦、人员机具全部撤出轨行区,全部流程一气呵成,用时43分钟。2点41分,进入焊接作业……
  这只是13榀中梁吊装的一个缩影,从4月第1榀中梁的吊装,到5月28日最后一榀中梁安装就位,作业人员用智慧与汗水,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施工任务。
  组织重点攻关
  捧回国家级大奖
  室内作业不容易,室外作业也精彩。7月21日,从11:30分开始到次日凌晨4:30分,施工人员操作两台吊车同步作业,稳稳地将135吨的两段钢箱梁吊起,跨过了北苑路东侧主路,平稳地放在混凝土承台上,形成15号线跟5号线换乘的过街天桥“骨架”。
  此次成功的背后,凝聚着项目部一项国家级QC成果。该项目在施工中成立了地铁1510QC小组,并对创新型课题“盾构始发侧壁支护体系”进行攻关。由于车站扩大段基坑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放坡开挖,又由于基坑尺寸较大,无法采用内支撑,因此,需设计成围护桩+锚索的支护形式。
  由于普通预应力锚索在支护任务完成后留在地下,会给临近或相关的地下施工带来潜在威胁,所以如何在支护形式限定为锚索支护的情况下,既保证基坑边坡稳定,又能使盾构机顺利始发掘进成为一道难题。
  QC小组成员从锚索平面布置,锚索施工工艺,锚索原材料等三方面分析,以锚索施工为基础,综合多种因素确定了工艺方案、锚索参数和关键工序。如此成效,使该小组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15年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