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上抢尖货 北京珐琅厂展览再现60余件老艺人作品
2016-02-03 作者:边磊
凤把壶、铜胎掐丝珐琅红菱瓶、蝉盒……一件件精致的景泰蓝物件儿静静陈设。2月,珐琅厂迎来六十华诞,昨天北京市珐琅厂举办“京珐老艺人历史作品重现展”、“第三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暨中国年文化图片展”等,让市民体验一把艺术作品和皇家庙会的魅力,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到春节后。
重现60余件老艺人作品
走进正式对外开放的景泰蓝博物馆,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龚文桢大师于60年代设计的“舒雅瓶”;由钱美华大师1975年创作的35吋“长征瓶”;今年86岁高龄的老艺人王常茂1976年设计的孔雀罐……这些都是为了庆祝60华诞,北京市珐琅厂推出“京珐老艺人历史作品重现展”的作品。
“受当时计划经济的束缚,部分设计图没有形成作品,有的已经形成作品,但数量有限,实物早已售空。”北京市珐琅厂董事长衣福成介绍,经过近两年的翻箱倒柜,珐琅厂对这些老图纸、残破图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整理和修复。修复过程中,珐琅厂请来了还健在的老艺人,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还原了当初老艺人的设计理念。在制作过程中,珐琅厂精选各工序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的高级技师进行精工细作,复原了60余件作品,再现了老艺人的艺术水平和造诣。
“由于做工复杂,制作周期长,所以,此次展览的每个展品,珐琅厂只能做出两件,这还需要那些大师、高级技师加班加点才能赶制完成。”珐琅厂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透露。
市民提前光顾抢购尖货
“这个庙会得带孩子来,得让他们知道点儿传统文化的东西……”走进北京市珐琅厂已经布置好的第三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现场,张先生跟父母聊着天。
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已举办过两届,去年庙会时,珐琅厂首次推出的限量发行版铜胎掐丝珐琅《繁花似锦赏瓶》这一作品已经有340多件被藏家纳入囊中,至今,喜爱它的顾客还在排队。
从第一届就到景泰蓝庙会淘宝的80后张小姐,等不到大年初二庙会开幕就提前来了。“特别喜欢这些景泰蓝的耳环、手串之类的饰品,他们每年都是限量供应,有些尖货来晚了真抢不着。听说可以提前来,我今天有空儿就来看看。”张小姐说。
参观完展览,市民可以顺便游览珐琅厂新落成的中国首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目前已经向社会正式免费开放,市民可以提前预约,珐琅厂可为您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珐琅厂成立首个子公司
当天,北京市珐琅厂还成立了自己的首个子公司——“京珐景泰蓝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衣福成同志介绍,他们成立新公司的目的就是要把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与首都功能定位相结合,研发开拓景泰蓝新的应用领域,研发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景泰蓝艺术品,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景泰蓝文创产品,通过市场动作的方式推向社会,更好地使景泰蓝文化融入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