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石景山创新干部工作监督机制 首聘群众监督 打破神秘

2016-01-13 作者:孙艳

 
  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是能者上、庸者下,但是标准是否符合群众口碑,程序群众是否认可?日前,石景山区21名特约监督员受聘上岗,首次将群众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党政机关干部工作领域,打破组织部门的神秘性,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监督员是怎么选拔的,又如何进行监督?
  群众参与
  才能打破神秘感
  “干部工作多遵循内部管理机制,既有执纪执法等专门监督机关惩治性、被动性监督,又有党委组织部门培养性、主动性监督,程序和材料不对外公开,大家获悉的只有简单的结果表述,不免产生暗箱操作的嫌疑。”石景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杨昆仑介绍,建立干部工作特约监督员,就是要打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神秘感,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进来,共同监督干部工作。
  杨昆仑告诉记者,聘请特约监督员,就是要全程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查找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让“谁上谁下,谁为什么上,谁为什么下”不再是神神秘秘获悉的小道消息,让群众眼里干得好的干部脱颖而出,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公开、更透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当前,干部工作“重选拔、轻管理”普遍存在,对干部任职后的表现缺乏常态化监督手段,对干部交际圈的监督更是存在难覆盖、难掌握的问题,特约监督员分布在社会各行业,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情况会有所接触,有利于弥补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增强组织部门的监督力量。
  从严选拔
  基本条件硬杠杠
  对于纪律严肃的干部工作,如何选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特约监督员?石景山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杨昆仑告诉记者,开展这项工作,真是慎之又慎,大家一直认为要从严选拔,既拒绝欲谋取私利的监督员,又拒绝做摆设的花瓶监督员,政治素质好、党性意识强成为首要标准,其次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调查研究能力,敢于直言、责任感强,身体健康等也成了特约监督员基本条件的硬杠杠。
  通过组织挑选、征求本人意见等环节,从全区退居二线的区管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21名首批特约监督员脱颖而出,既有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又有扎根基层的居委会主任,既有年富力强的企业骨干、又有自主创业的知名律师,既有党员干部、又不乏党外人士,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首批特约监督员聘期为1年,聘任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意见,决定是否续聘。“监督员匿名从事日常监督工作,重点监督对象是所在领域、所在单位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杨昆仑说。
  信息直通车
  鼓励建言献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干部工作,如何开展监督?”杨昆仑告诉记者,特约监督员们必须要深入群众,通过日常接触、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民意、倾听民声,及时反映民愿。石景山区委组织部指派专门科室负责特约监督员的日常联络,为其履职提供必要的资料,《干部任用条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裸官”任职制度、《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等文件都成了监督员的必修课,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组织部还建立重要情况报告、开通信息“直通车”等配套工作制度,鼓励监督员建言献策,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降格以求、考察走形式、档案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有权第一时间向组织部门直接报告。组织部门视情况作出处置后,会立刻将有关情况反馈特约监督员,建立起双向沟通的畅通渠道,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