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揭展剂”引发书画装裱界革命 古画揭裱完成只需十分钟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古画揭裱只需十分钟,而这在过去的千年里,简直是妄想。日前,首都博物馆正式对外发布了被称为“书画装裱行业的一次革命”的生物酶揭展古书画技术。记者走进首都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为您揭秘传统书画装裱师是如何利用新制剂轻松揭裱古书画的。
古画揭裱只需十分钟
比传统方法效率高百倍
“过去的千年里,我们用水润、手搓的方式,要耗时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但现在,我们有了全新的揭展剂,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全过程。”
一幅装裱好的古画共有三层,包括画心、用于保护画面的“命纸”、用于固定装裱的“禙纸”。紧贴绢褙的一层纸,对保护画面有密切关系,犹如书画的性命一样重要,因而称为命纸。命纸由糨糊粘贴在画背,在古书画修复、重新装裱时,如何揭下命纸同时保持书画本身的完整一直是困扰着古书画修复界的一大难题。“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个揭展的过程都是通过经验丰富的专家,先将书画用水闷润,然后用手一点一点搓下命纸。”根据情况的复杂程度需要几小时至数天不等,“有的甚至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在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古书画装裱专家们向记者展示了生物酶揭展剂的揭展过程。只见一个大型条形桌上摆了两幅清代的古书画,一位专家为其中一幅书画刷上了一层生物酶揭展剂,另一位专家为第二幅画刷上了清水,经过10分钟的闷润,简直是发生了奇迹!被刷上生物酶揭展剂的那幅画,用于固定装裱的“禙纸”便轻轻松松地就揭开了,令人瞠目。而另一幅刷清水的字画,却得一点一点的用镊子揭开,不好揭的地方必须用毛笔一点一点的搓。
“生物揭展剂,使这个困扰人们的千年难题得以解决。”首都博物馆古字画修复专家楼朋竹介绍,这种生物酶揭展剂的原理是用生物酶的高活性、专一性、低温性特点作用于传统书画装裱所用的黏结剂,“简单说就是用淀粉酶把粘贴命纸和画心的糨糊分解掉。以这种方式揭展一幅古画仅需十多分钟,比传统水润的方式效率提高了百倍以上。”
老师傅用上新技术
工作不再连轴干
楼朋竹是一位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传统书画装裱师,生物酶揭展技术的成功研制,令她大快人心。“干了半辈子的书画装裱临退休了终于遇上好时候了,小小的生物酶让现在的工作干得特别痛快,特别爽!”
楼朋竹说,首博的书画修复、揭裱,有干不完的活儿,许多书画都要进行重新揭裱。特别是很多刚从库房取出的古书画,很多都严重的残损,从上到下的通裂缝,还有数不清的裂纹。有的纸张十分酥脆,如果再放上一年,就脆得拿不起来。
这样残损的书画,就需要重新揭裱。揭画的过程必须小心翼翼,传统方法就是用毛笔蘸水一点一点地推,而这个过程非常煎熬,一个微小的动作就可能损伤到字画。“年轻人根本就不敢上手。”楼朋竹告诉记者,动作要慢,但过程还要有连续性,不能拖延时间太长。特别是在夏季,把画闷湿以后,必须尽快一次性揭完,否则书画就会发霉,造成第二次污染。
“过去,为揭一张画,我们常常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有时甚至是白天黑夜连轴干。”楼朋竹感慨,“有了新技术,一幅古书画仅需十多分钟,年轻的装裱师也能轻松操作完成,效率提高了,让高难技术的揭裱过程变得简单、快捷了。”
新制剂遇上古书画
字画和褙纸自然分开
2008年,首博文物修复中心针对古书画揭裱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科技实验室的闫丽和其他几位同事就是这项课题的研发核心人物。“揭展剂的研发成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闫丽说,科学技术应用到文物修复领域是发展的必然,而这项技术的偶然条件,闫丽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是令人兴奋。
闫丽介绍,她是学微生物的,当初利用生物酶清洗丝织品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博专家就考虑到能不能利用生物酶来清洗字画,便开始尝试清洗字画的新方法。“记得当时就是用了一块废弃的字画做实验,刷上生物酶清洗剂后,发现字画和褙纸自然分开了!”闫丽现在讲起来仍是很兴奋:“这简直是奇迹发生了!”
接下来的6年里,首博科技实验室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实验。“我们的实验过程是非常谨慎的,每次连续5个小时的实验过程是不允许说话和走动的,通过上万次的反复实验,积累了数万个数据才研制成功。”
闫丽介绍,日前,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召开了关于“古代书画生物揭展剂的研究”成果鉴定会。20余名国内文博界和生物界知名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称之为“书画装裱行业的一次革命”。
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北京停云馆等作为该项技术的实验性应用单位,已给首都博物馆提供了应用报告,希望尽快将该技术在文博界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