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本报记者直击——全市各界学雷锋各有“秘籍”

2015-03-05 来源:劳动午报

 
  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近期首都各界掀起学雷锋纪念日活动热潮,昨天本报记者多路出击,直击多个学雷锋活动的现场,感受活动传递出的正能量。
  志愿者用假人学心肺复苏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传承的力量——2015年北京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日”活动昨天举办,以迎接“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75家志愿服务组织当天进行了展示和招募,在应急志愿者的指导下,不少职工现场学起了心肺复苏。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吸引近2000名志愿者参与。
  作为现场最火爆区域,志愿服务展示交流区分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专业化志愿服务等5个展区,75家志愿服务组织摆摊展示,近百家组织进行流动展示交流。
  “按压位置在两乳连线的正中点,按压时身体前倾,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一分钟频率大于100次……”昨天,北京市综合应急志愿服务队医疗队副队长石洪和同事忙着为参观者讲解心肺复苏技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技能,应急服务队把一个假人搬到现场,让参观者了解急救知识后“现学现用”。
  水厂路社区青年汇社工孙杰和同伴一起来参加活动,看到假人展示,马上现场体验了一下,说这个技能太重要了,万一赶上危急关头能派上用场。听完动作介绍,她跪在地上,身体前倾,认真地有节奏地按压假人。本以为姿势很标准,但志愿者马上指出她的小问题,“胳膊没打直,频率有点慢,还要再快点。”
  在另外一侧的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服务队摊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出帮助残疾人、失业者等困难群体开网店的相关材料。该中心为区域内800多人培训了网络营销知识,帮助他们开起300多家网店,售卖十字绣、中国结等手工艺品,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凭劳动取得收入,目前业绩最好的一个网店月营业额达到7万元。
  养护职工北京南站服务返京乘客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文 通讯员 段立媛/摄
  “您好,去往北京南站大厅请往这边走”、“大爷,我来帮您拿行李吧,您注意脚下”。昨天上午9点不到,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市政八处“情暖春运”活动志愿者王广瑞早早来到北京南站出租车调度站,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生活,义务为春运返京乘客提供指路答疑、搬运行李等服务,这已经是他第三年参加志愿活动。
  随着正月十五的临近,返京客流日渐增加。在南站人来人往的匆匆脚步中,王广瑞一会儿帮助旅客解答问题,一会儿帮助岁数大或带小孩的旅客搬运行李,忙得不亦乐乎。跟他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同事,也都忙得没有时间说话,对旅客的帮助一件接着一件。
  今年是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开展“情暖春运”志愿活动的第三个年头,这是一项由青年团员参与的志愿活动。
  今年从大年初六开始,每天有6名像王广瑞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在南站大厅和出租车停靠厅的连接通道口,指引往来乘客。
  为了更好地服务往来乘客,他们精心制作了《志愿服务手册》,南站的所有地铁、公交路线,以及北京著名旅游景点一应俱全,在里面全能找到。
  军人司机以“雷锋”形象服务乘客
  □本报记者 白莹/文 万玉藻/摄
  “老大爷,您慢点,行李我帮你提!”昨天早上7:30,671路公交的司机们身着昔日的军装、佩戴“学习雷锋精神”红绶带,伴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旋律,在公交671路四惠公交站台,维持上车秩序、扶老人上车、帮提行李,引来众人夸赞。
  昨天,公交第七客运分公司在四惠公交枢纽站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活动日。参与活动的公交职工都是曾经的军人,他们退伍后来到北京公交从事驾驶员、乘务员、管理等工作。
  现场,有着14年军龄的公交职工陈永章说:“转业后一直在公交工作,今天我们重新穿上当年的军装,走到站台以军人‘雷锋’的形象为广大乘客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雷锋曾是个汽车兵,我们公交驾驶员是所有乘客的‘汽车兵’。我们要在服务中弘扬雷锋精神,也倡导广大市民跟我们一起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曾担任空军飞行学员、助工雷达师、副政治指导员的陈永章,现任公交第七客运分公司职工学校党支部书记职务。
  被志愿者搀扶上车的市民李大爷笑着说:“这几位‘雷锋’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曾经到街上做过义务理发的好事呢,呵呵!”
  两支志愿服务队
  聚在一起学雷锋
  □本报记者 周伟 文/摄
  昨天上午九点,金融街二龙路社区外边的马路边上聚集了两支雷锋服务队,一支是二龙路社区马广明便民志愿服务队,一支是自来水集团禹通公司李双军志愿服务队。他们在马路边上摆摊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两支服务队的带头人马广明和李双军一见面就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互相问候。平常的时候,李双军服务队经常在业余休息时间到金融街这块儿开展志愿服务,慰问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因此与曾住在二龙路社区的马广明也是老熟人了。
  九点,摊位提供各种志愿服务的人员陆续到齐,有义务理发、磨菜刀剪子、修理电器、节水宣传、修锁配钥匙、修自行车、首饰免费清洗、测量血压等多种服务项目。
  一位姓李的老先生带着电饭锅过来找马广明帮他瞧瞧。在马广明和服务队的其他师傅帮着检修电饭锅的时候,李老先生对记者说:“我家在劲松,特地坐公交车赶过来。以前在报纸上看到马师傅他们的事迹,今天是慕名而来。”很快,服务队就检修出电饭锅是一个叫热控器的小零件坏了,马广明立马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室拿了一个零件盒过来,给换上一个新的热控器。修好后,马广明坚持只收一块钱的工本费,把多给的一块钱退给李先生。李先生一再表示感谢。
  二龙路社区居委会的田主任告诉记者,马广明退休之后就开始在社区做志愿服务,帮居民修电饭锅、收音机等各种电器,到现在已经坚持24年了,现在马广明也84岁高龄了,但他的志愿服务还在继续。在他的带动下,二龙路社区成立起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社区专门为他们设置了志愿服务工作室,2006年马广明搬到洋桥那边住,除了在洋桥那边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每周还坚持定期到二龙路社区这边来服务。
  其他摊位也没闲着,理发、磨菜刀、修自行车的志愿者们都在为附近赶来的居民提供着服务。李双军服务队也在给居民们介绍着水表读数、节水妙招等自来水相关知识。
  其实学雷锋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坚持,这两支服务队都长期坚持为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这次的集中活动既是服务,更主要的是传递一种正能量。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