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小学生课堂上3D打印立体花瓶

2014-12-24 作者: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先画出花瓶草图,再把草图连同各部分比例输入电脑,用软件制作成效果图,最后启动3D打印机。3个小时后,一个立体花瓶就打印出来,这是记者上周五在朝阳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上看到的场景。从本学期起,该校把3D打印技术引进课堂,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学们,我们用3D打印做出的花瓶,大家看看是否实用。”当天,综合实践课教师张蕾上了一堂公开课,为部分四五年级学生讲解3D技术。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制作3D立体花瓶,二组制作鲁班锁。一组的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画出不同的花瓶式样,有六角方形、玉壶春形、葫芦形等;二组学生则运用建筑草图设计软件SKETCH UP8,在电脑上设计鲁班锁的比例。
  虽然才上小学,但学生们娴熟地运用教师教给的软件使用方法,设计出一个个立体方块、长方体,凹槽部位虽然细微,但标注的尺寸清清楚楚。学生张宇辉说:“这个软件不难学,我们都会用,我能设计各种模型呢。”两组学生把草图做好后,用电脑软件制作成效果图。
  张蕾来回走动辅导,看到效果图后,她满意地点点头,“不错,鲁班锁组注意每个凹槽的接口,留出足够的接缝;花瓶组留心连通器的水平面……”效果图最后被输入3D打印机内,机器启动,开始缓缓打印。3个小时后,一个荧光绿色的3D塑料花瓶就打好了。
  鲁班锁的奥秘是榫卯结构,一般有9块,朝阳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动脑后,设计出6块结构,而且与市场上售卖的6块鲁班锁不相同,目前学校正在申请专利。校长陈立华介绍,从本学期起,学校率先引进6台3D打印机,科学课、美术课、综合课甚至数学课都用上3D技术。教师们之前做了专题培训,然后辅导学生。学习了一个月,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普遍掌握3D软件基本技术,可以熟练地进行电脑图纸设计。
  陈立华表示:“陶行知先生说过:科学是在把戏中玩出来的。小学课程改革,一定要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3D打印技术,可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的创意在课堂上就得以实现,能极大提高学习兴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认为,过去小学学科的学习“各自为政”,彼此联系较少。有了3D技术,语文、美术、数学、科学等多种知识可以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索精神。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