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美术课 上出混合味儿
“同学们,提起北京,你们会想到什么?”“天安门!”“水立方……”“这是现代的北京特征,大家想知道老北京是什么样子吗?我们这节课可以边看边听边画。”昨天,朝阳区柏阳学校举办小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多学科整合实践研究活动,一堂普通的美术课,被几位不同学科的教师上出了“混合味儿”。
据柏阳学校校长赵玉喜介绍,一般教师上课是按照不同学科“各上各的”,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科存在相似的内容,学生重复学习,实践探究不足。现在,学校把语文、美术、品德、音乐、劳动等学科的尖子教师抽调组成跨学科教研组,加上校长、副校长、教研主任等人,共同研究包括国画、京味文化、“中国梦”、老北京建筑等多项传统文化主题,探索跨学科的融合教育。学生在一节课上,围绕一个主题,能同时领略到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国画教学是柏阳学校的“拳头”产品,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大奖。昨天的课主题是画京味文化,先由音乐教师播放了一段介绍老北京历史的视频,学生穿上长袍马褂,上台演唱一段京歌;然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以《北京的春节》为媒介,从文学方面掌握北京的年俗文化;品德教师接着登台,让学生思考京味文化的思想内涵,学习老北京的礼仪;劳动教师则带领学生品尝美味的北京小吃,了解北京特色小吃及制作工艺;最后,美术教师上场,指导学生运用画笔,将对京味文化的学习收获用国画形式表现出来,绘成长长的画卷。
整节课安排得自然流畅,经过几位教师的轮番启发,学生绘画时不会闭门造车,而是水到渠成地构思出场景,不到10分钟就画出来了。据了解,通过跨学科教学实验,柏阳学校虽然是一所城乡交接处的农村校,新教师多,但教学质量却始终保持优秀水平,并连续三年获得朝阳区教育教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