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顶着烈日送报送货还得防盗

2014-08-06 作者:伊 夫 文/摄 来源:劳动午报



每天7点钟,三间房邮局的投递部就已开始了新的一天。昨晚运到的成堆信件,是41名投递员第一批要分拣的。一小时后,成捆的报纸又陆续运抵,他们又各自在台席上麻利地分拣。如果不堵车,所有送报车辆基本能准时抵达,大约在10点半左右,所有邮件报刊的分拣程序才基本结束。然后,投递员开始驾电动车或自行车前往各自辖区……

邮件被偷最伤脑筋

  根据市场需求,2013年,中国邮政针对电商的商户,推出“国内小包”业务,由报刊投递员在投递报刊的同时将这些货物直投到户。因此,“国内小包”的投递必须要等到报纸到齐、分拣后,投递员才能挨门挨户去派送。邮局无法满足一些用户必须在上午9点或10点前送到的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劈头盖脸地向投递员抱怨:“你来得太晚了!为什么中午才到?”投递员只能委屈地解释、道歉。

  其实,投递员对遭遇这样的抱怨早已习以为常。但让他们更头疼的是——总有人顺手牵羊偷邮件!当投递员上楼送信件时,不可能背驮整个大包上去,结果,就有人趁机而窃走报纸。最让人头痛的是,报纸多一张或少一张时,投递员根本无从发觉。只有当送到最后发现报纸少了几张时,才知道被人顺手牵羊了。

  投递员发现报纸丢失后,会跑到附近报摊自费去买,却往往发现报纸已经卖完了。更有人索性将一沓同样的报纸全部抽走,当然,这样也有“好处”,投递员可以及时发现,还来得及去报摊买一沓挽回损失。

  除了偷报纸,更让投递员气愤的是“国内小包”也被偷。有时即使给一楼用户投递时,刚一离眼小包也能闪电般地不翼而飞。投递员为此伤透脑筋,这些小偷真是防不胜防!

老职工的敬业精神

  50岁的老职工刘红军,现在负责内勤的分发工作。这位把一生投入到邮政事业的老职工,历来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分发岗的员工最怕的就是“小报”,相对那些订量大、易于统计的报纸,仅仅一两份的专业性、地方性报纸,就很容易被遗漏。

  而恰恰是这些“稀有”报纸,则是私人用户盯得更紧、天天翘首以盼的。每天卸车后,刘红军练就了一看就能发现缺少哪一份报纸的本领。这时,他会立刻打电话过去追问“上游”:“今天怎么没有《科技日报》?”“啊,对,早晨没有送过去,下午吧!”

  三间房邮局有一个单位用户,订了全国各地数十份健康卫生类报纸,虽然整体费用并不太高,但其工作量远远超过数倍的订阅量大的报纸。刘红军必须将很多精力投入于此。“哪怕是一个用户,我们也不能懈怠!”他说。

  还有半年就该退休的卜红彬,至今依然奋斗在第一线。快60岁的老卜,因不会骑电动车,至今依然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地投递。领导照顾他,就让他负责距家里与单位都不远的管庄地区,这样,不仅减少劳师远征之苦,也还能照顾家里患重病的母亲。

  回忆起年轻时初到邮局的经历,老卜指指眼前的柏油路满足地说:“那时这里都是一片泥路,我们跑一天回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条件好多了,累点儿没什么。”

得到用户理解很重要

  刘涛负责投递的11段,有一个用户经常出差不在家。因此,每次有该用户的挂号信时,他往往徒劳地敲门,然后无功而返。但细心的他很快总结出来:一旦该用户信箱里积压未取的报纸已拿走,证明他肯定在家了。这时,他再敲门送挂号信,增加了投递的成功率。

  由于他勤勤恳恳、有求必应,许多老用户都渐渐与他成为朋友。有时候,偶尔遇到报纸当天没有、甚至数日后也没送到时,这些老用户都不会打电话去投递部询问,他们只是给信箱里留一张纸条,告诉他:哪天哪份报纸没有收到。第二天,刘涛肯定会补上遗失的报纸。

  用户认为:也许是替班的不熟悉送错了,也许这一天报纸本来就没有运到邮局,但如果他们打电话过去询问,实际上就等于是投诉了。“投递员不容易,别难为人家了。”用户说。

工会及时送清凉

  入夏以来,北京持续高温,动辄就蹿升到35度。42岁的投递部主任张军说:“工会非常关心一线职工的健康,很早就为我们送来防暑降温药品、绿豆、冰糖、冰红茶和酸梅汁等,中午还特意为一线投递员熬好绿豆汤。”

  投递员的工作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中午大约1点半后,10点多出班的投递员陆续回班。单位没有食堂,如果吃从附近餐馆订的快餐,那肯定早已冰凉,因为内勤人员基本在12点左右吃饭,餐馆只能选择12点统一配送。

  从早晨7点就开始上班,饥肠辘辘的投递员往往中午就在路上随便吃一口。回到投递部,各自的台席便成为午休最好的床铺,喝完绿豆汤,年纪大些的就躺在硬邦邦的台席上呼呼大睡,那些不太累的年轻人,却还争分夺秒地玩手机。

  2点半左右,晚报送来了。他们急忙爬起来,分拣刚刚送来的报纸与中午抵达的信件。下午工作量比上午稍少,经过一小时的分拣后他们就又顶着烈日再次出班,如果顺利的话,6点前可以回班,一天忙碌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