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速览 > 正文

研究显示7000年前长江三角洲曾是一片汪洋

2017-11-23

 
  新华社电  记者22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古生物学者最新通过对海洋底栖生物——有孔虫的研究,揭示出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是一片汪洋。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上海崇明岛、江苏扬州、南通等不同地区钻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26个底栖有孔虫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有孔虫的不同类型和丰富程度可以指示不同水深,研究人员一方面利用有孔虫化石还原海洋水深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碳十四测定化石年龄,以此精确测出我国东部海平面高度变化所对应的时间。
  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到最高水位。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至2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米左右。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至江苏连云港,南至浙江杭州等地,多被海水淹没。到距今约6000年前后,海平面开始回落,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河口环境。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在7000年前的江苏昆山地区,有种牡蛎体长甚至超过半米。这说明,温暖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对生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该研究成果刊载在2017年11月出版的国际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