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背街小巷大扫除,让百姓门口变利索。8月5日,东城区发布了一套具有“东城特色”的《街巷胡同环境管理工作细则》,为“胡同病”开出偏方。
据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破解城市环境“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让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胡同街巷旧貌换新颜,成为东城区近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东城区街巷胡同环境管理工作细则》提出了39项具体管理标准,重点解决胡同存在的脏乱问题,对私装地锁、乱堆物料、垃圾渣土、非法小广告等损害胡同环境的,有碍观瞻的“胡同病”,拿出了诊治标准和规范。
东城区现有正式名称的背街小巷共975条,其中不乏国子监、南锣鼓巷等知名景区。为恢复胡同传统肌理,保留胡同的北京味儿,东城区在南锣鼓巷等胡同的整治过程中,采用了“五进五出”传统装饰手法,并用“亭泥砖”切片代替普通青砖进行外墙整修,体现了“坚持传承传统风貌、保持历史特色”的胡同保护原则。
8月5日,《东城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发布,明确了:牌匾标识的夜间照明应与街区照明相协调,不得影响居民正常休息,不得出现断字断亮情况,不得对牌匾标识使用高耗能的外设照明光源等事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