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机遇 我们有准备——北京市工会系统专题培训班现场侧记
2015-12-07 作者:边磊 周世杰 陈艺

培训前,不少工会干部刚一拿到学习材料就认真阅读起来。

一名代表正在用手机拍摄课件。
昨天,市总工会学习贯彻中央、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及《北京市实施〈工会法〉办法》(修订案)专题示范培训班迎来了全市600余名工会人。首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起草背景及文件解读,即引起广大工会干部共鸣。对于三天的培训,学员们充满期待,在培训之余,基层工会主席也对当前工会工作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有创新
在昨天的培训中,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特别讲到了当前社会形势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不少工会主席表示“创新”是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要求。
朝阳区双井街道总工会主席张凤敏对此深有感触。双井街道今年开通了心理咨询的热线,并且对热线进行升级改造,职工打热线不花钱。热线一经试用,一周有17个职工咨询电话、21通心理咨询电话。这样的反馈让工会人自己也有点小兴奋,下一步,工会还准备开研讨会,商量怎么实现“一对一疏导”,而且争取把热线变成职工反映诉求、说心里话的渠道。
“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有心理问题才能打电话,职工心里有什么想法、什么不痛快的事儿,都能通过这个渠道发泄出来。”张凤敏说。
同样有创新精神的是每天面对“非公高科技企业”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其主任王晖说:“怎么让工会走进非公企业?找准切入点。”
王晖说,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累计建会企业已经达到1200家,会员10万余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今天辉煌的企业明天就有可能倒闭。因此打入企业内部,工会的切入点特别重要。今年,海淀园工会的切入点是“心理健康讲座”,这在工作压力大的企业中非常有影响力,今年连续开了17场讲座,全是在不同企业举办的。
“所谓切入点,其实就是职工需求。”王晖说。
普惠制让工会更具影响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直以来,本市各级工会在实践中找到许多职工认可的办法。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总工会主席王雪说,普惠制让职工更认可工会。
在建国门街道,工会专门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工会最新的活动,跳过中间的通知环节,让职工更迅捷了解工会服务,并且参加起来更方便。
“工会可以提供很多服务,活动也好、帮扶也罢,服务面非常宽。这些服务怎么落地?我们想方设法。”跳过中间环节的各种服务,职工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完全剔除了沟通障碍。
对此西城区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颇有同感。2011年陈洪祥接手工会工作时,德胜街道建会企业300家,京卡·互助卡办卡率只有41%。陈洪祥通过普惠服务,使建会企业达到2300家,京卡·互助卡办卡率95%。
“我能做到,工会会员,每年、每人都能享受到工会送出的礼物,每年、每人最少参加一次工会活动。”陈洪祥说。
礼物并不贵重,水杯、雨伞、文体器材等,但让职工心里有了工会的位置。活动丰富多彩,可贵的是参与率高。“过去活动通知100人,能来三四十人就不错;现在通知100人,能来110多人。”陈洪祥用数字讲述工会影响力。
学习让工会人更有底气
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的报告厅,偌大的场地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2个小时的课程,没有人员随意走动,不少人还认真做着笔记,或用手机拍下大屏幕上课件的内容。
怀柔区工会专职工作者冯博参加工会工作4年,他平时分管劳动争议和职工互助保险工作。“我工作以来还没有接触过劳动争议的事件,其实如果碰到心里可能也不是特别有底气,怎么调解,所以这次培训,我对《北京市实施〈工会法〉办法》(修订案)这项内容特别期待,我觉得学的东西越多,工作里就越有底气吧。”冯博说。
通州区潞城镇总工会主席潘玉霞则认为,《北京市实施〈工会法〉办法》(修订案)的出台,让工会工作有了法律依据,过去可做可不做的工作,现在法律规定必须要做。潘玉霞说:“《工会法》调研的时候,我参加了几次座谈会,所以这次法规出台,能看出是有针对性的,特别具体。”
王雪说:“这样大规模的培训还是第一次参加,虽然平时也进行了自学,但这样更深入地将亮点、重点提炼出来的培训非常必要。”
张凤敏建议,工会培训的内容既要专、更要宽,希望能有更多、更全方位的知识培训工会干部,因为工会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在工作中应用起来才如鱼得水。
陈洪祥说:“培训的内容充实、有高度,工会工作的方向更明确了,也更加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