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急救体系的普及更重要

2018-07-24


 
  中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面对心脏骤停,市内公共场所设置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可谓是救命“神器”,但没受过培训的市民会用吗?21日,广州市卫计委在英雄广场启动“第十八届广州市健康教育周”,教导市民如何在意外伤害、灾害事件、中毒、常见重症及急症等发生时应急处理。(7月22日《信息时报》)
  当人们遇到意外伤害、灾害事件以及突发疾病时,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显得尤其关键,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害,还可以挽救生命。不过,急救有很强的专业性,一是需要具备对伤害与疾病的判别能力和正确处置能力;二是操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对急救对象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象医生一样进行操作。无疑,这给急救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容易让普及急救掉进误区。
  应当来说,想让每个人像医生一样具有急救知识与技能过于理想化,像医生以及专业急救人员都是有相关专业背景,并通过系统的培训才会具备,急救市民化并不现实。成熟的急救其实是体系化、层级化的,市民参与、公益救助与院前急救,有序衔接才可能形成急救速度与成效的最大化。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主要还是推动急救常识的普及,作为生活的必备,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公众正确判别常见的伤害与疾病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应对。其次是培育和壮大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高他们在人群中的分布率,在人们需要急救时更容易得到专业的救助,为医疗急救的介入赢得时间。□木须虫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